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英、美等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开发校本课程,既是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也是凸现学校自身特色的良好方式。在长沙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校一品牌、一校多品牌以及一生一特长、一生多特长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也从普及层面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丰富阶段。
“小记者”是东茅街小学的传统特色,11月初该校首届小记者节火热举行,学校将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专业报刊作为特色的培训阵地,构建了小记者特色的多元课程体系。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层编撰的低、中、高段校本教材《小记者走进大社会》,使毎周一节的校本课程学生开展特色活动有了依托。《光明日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唐湘岳曾为学校题词“小记者能写大文章”。
浩瀚星空也能成课程内容?博才洋湖小学本学期的“秋季星空”课程就是这样一个“另类”。课堂上,当童谣唱响“我们在高高的谷堆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伴随着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故事,还有北斗七星、十二星座、流星雨等与星空有关的奇妙元素,在好奇心旺盛的学生脑海里肆意的奔跑。学校里还有一个大大的“魔方”区域,孩子们可以认真寻找和自己有关的星座以及天文常识。
版画、击剑、合唱、遥控模型都是大同二小的特色课程,其中版画和击剑最受学生欢迎。击剑,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而来,结合了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将搏击精神、贵族气质,以及形体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同二小从2014年起开设击剑课程,已经逐步形成了“兴趣班、校本课程、击剑校队”的三级模式。而通过拓展版画课程内容,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运用版画元素进行创意DIY设计,将废弃物和已经使用过的版画原板等材料再创造,设计制作个性纸巾盒、收纳筐、时尚购物袋等家居用品。
这些丰富多彩的“另类”第二课堂,为孩子们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石,也是学校打造品牌特色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丹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