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勿让老师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来源:红网 作者:王聃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周丹 2014-09-10 08:37:2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9月10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王聃今天是2014年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其实无需到今天,早已沸沸扬扬的新闻就足以提醒致敬的逼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1.88%的人没有小学老师的联系电话,38%的人没有中学老师的联系电话,33.63%的人没有大学老师的电话。67%的人偶尔联系老师,24.39%的人从没有联系老师。

  只有六成的人偶尔联系老师,而近三成的人从未和老师联系。在教师节里读着这样一条消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五味杂陈。假如教师节的热闹,映衬出的只是日常师生关系的淡漠,甚至是学生和老师少有往来的结论,那么教师节越喧嚣,那么它可能就越落寞。无论如何,这终究是一种无法接受的事实:当这边在教师节里抒情和感谢,那边却是最基本日常师生联系的不存。

  一次调查,有局限性。高歌猛进的年代里,与他人“失联”亦常有发生,但把“毕业后关系”作为一个观察的切口,就轻易地可看到冲突。作为常识,教师是相对稳定的职业,少有职业间大的流动,就算毕业,学生重新找到老师也不属难事。况且,联系更是主动的作为,所以,不联系对应的更是心理渴望值的不够。一个社会快节奏的说辞,远不能解释联系较少的现象。

  到底是什么让老师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抑或是让师生擦肩而过?不得不说,需要打量到的是更多深刻的东西。譬如,知识改变命运的概率在降低,学生对于老师曾经的尊敬和崇拜感亦会同步降低;再譬如,于一些高校,研究生培养奉行的是放羊式的教育,当一个学生在校内都难于见到导师,又怎能奢望他们在毕业后主动去联系导师?凡此种种,皆不难一一寻得和推测。

  教师节里,师生间的关系,显然不是唯一值得说道的事情。可当它呈现出和预期相悖的结论,不免令人失落。我不想“微言大义”,但教师节理当充满问候的底色。本报的新闻呼吁,在今天,你不妨去看看是否存有老师的电话,或者是亲口向老师问一声好。是的,在社会性的冷漠因素外,要从公共的致敬里获得更多的洗礼,亦能作为,它有时需要的只是一次寻找,与按下通话键。

来源:红网

作者:王聃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周丹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4/09/10/40497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