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识》一书中,作者是鼓励“践踏草坪”的。因为假如不是恶意的践踏,草坪可以成为很好的公共领域。在许多先进国家,青年们在草坪上聚会探讨、商议时事,已经成为独特风景。但在我们看来,“践踏草坪”是不文明的,种上绿茵茵的大片草坪,也许只是为了好看。
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西湖洗脚”至少和“践踏草坪”一样,在公众看来是不文明现象。不过,文明不文明的标尺,向来是裹挟着道德解读,在西方这或许是“情调”,在这边就可能是“大煞风景”。
只要不恶意在脚上涂点什么,然后放进湖里散掉,这行为就没有恶意。相对于传统的道德禁忌,“西湖洗脚”简直是真实的、可爱的——见到秀水风景,谁没有个“与水嬉戏”的冲动;倘若由着人,这接触西湖的举动,岂不是更加真实?偏偏有神经敏感的卫道者,从中能嗅出文明的味道。甚至在新闻报道中,“不自觉”“煞风景”的导向词语,都明显在指斥着“西湖洗脚”的不文明。
说是“西湖洗脚”,其实不妨称为“西湖戏水”。况且情感之外,“西湖戏水”也没什么不妥,人们可在湖中游泳,自然可在湖中戏水。在公共场所不影响他人,未尝不可;鉴于湖水的自我净化能力,这“西湖戏水”也犯不着拿污染说事。况且,换个情境、换个地方,文明的意义就可能改变。而“西湖”边的文明,就独有骄傲的标尺?
在我看来,把“西湖戏水”解读为不文明,不仅是有些过度,更是失之常识。相反的,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不合理的道德约束反而阻碍文明。假如有一天,对草坪的“践踏”、对西湖的“洗脚”,都被视为常识且普及,那相较于针对于人的种种限制,才是更加合情合理的吧。
人们之所以对此敏感、充满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文明的不自信。太不自信,就难以区分文明的标准,只好一棍子全打死——前不久,大陆游客在国外神像上刻字、游客当众在国内旅游场所小便,都使“文明人”们坐立难安,继而一概指斥为“不文明”,却忽略相关举动后更现实的问题。而批评所谓的“西湖洗脚”,恰恰也是由于某种“过度的文明”。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庆峰
编辑:苏小莉 实习生:巢景欣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