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⑥ | 从“开齐课”到“上好课”,走教制为乡村教育赋能

2023-02-21 10:42:49 湖南教育新闻网-红网
作者:李薇薇 编辑:韩阳
字号:

编者按: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之后,全国首个就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发布的省级重磅文件,标志着湖南吹响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集结号”。文件提出了20条重要举措,其中许多具有湖南特色,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本网特别策划了“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李薇薇

1月17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实行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重点支持音体美劳等学科教师开展走教,各级政府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走教”打破了学校之间的教师“固化”局面,从而加强一个区域内教师的统筹配置,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短缺、配置不均等问题。

一场长达20年的探索

“走教”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03年,岳阳县已经出现了“走教”教师群体。届时,岳阳县有187所偏僻乡村小学无法撤并,“片联校”应运而生,针对音体美等师资缺失的问题,教师走教作为全县农村小学办学的基本形式。当年内,全县共建片联校113所,设走教点185个。2005年,岳阳县片联学校达到135所,担负走教任务的教师多达615人。

“多校联管 老师走教”模式立足实际,基本上解决了原来一些偏远简易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当时,岳阳县的这项探索开全国先河,是了不起的“创举”,还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的批示:“对这种好做法要总结推广。”

时至今日,“走教”已经成为一个常见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实行走教制度。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一个人口大县、教育大县。2019年,衡南县成为湖南省城乡“校联体”改革试点县,采取“1+N”的形式成立联合学校,在联合校内部,推行教师走教制度。

“目前全县有联合学校23个,‘走教’制度从2020年开始在全县推行,让专业课教师‘按需流动’。”衡南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肖益军说。据了解,在2020年下学期,全县各乡镇联合学校参与走教的音体美等教师达330人,有效解决了边远学校音体美学科“教师派不进、课程开不齐”的问题。

什么科目走教?谁来走教?这一项具体工作下放到了联校,由联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我们学校的走教区域覆盖了10所村小,目前基本是音体美科目的老师参与,这些学科教师在我们联校相对短缺。”衡南县宝盖镇中心学校校长全宏细说。他表示,因为联校中的所有学校都是同一个法人,不存在校际壁垒,目前,该校已经有20余名音体美科目的老师参与到走教中。

英语教师王露来自衡南县咸塘联合学校主校区,每周都会来柴冲校区走教,为学生们上英语课:“大概每个星期给学生上五节英语课的样子,他们上课非常活跃,也很积极,也很配合老师。”

从某种程度上说,衡南模式与早期的岳阳模式相似,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走教制度相对比20年前有了更好的基础条件,跋山涉水甚至险象环生的走教之路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大部分老师都有车,我们在安排走教工作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交通问题,合理安排、配比有车和没车的老师。”全宏细说。

除了衡南,浏阳、株洲渌口区、耒阳、新田、新晃等地,都已出台文件明确推行“走教”制度,“走教”已在湖湘大地上遍地开花。

走教队伍要从“有”走向“优”

“走教”的推行无疑为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匮乏解渴,保证了课程的“开齐开足”,但是,如何要让学生从吃饱到吃好,走教队伍要从“有”到“优”,还有一段的距离。

“要让教师走教真正走起来,受到受援学校师生的欢迎和认可。”武冈市实验中学教师刘传斌说,“要从中心小学等规模较大的学校选拔那些专业素养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

教师送教要从保“量”上升到保“质”,就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要求,吸纳更多的骨干教师加入其中,而现有的激励机制显然吸引力不足。

以衡南为例,走教教师的补贴并没有专项经费,一般来源于教育局财政和学校财政两级补贴。“以路程为分水岭,5公里以内的,一次补贴15元,5公里以上、10公里以内的,补贴25元,10公里以上补贴35元。”肖益军说。在此基础上,学校也会给与一定的交通和课时费补贴,“一共大概是50元左右。”全宏细告诉记者。

而记者从新田县教育局了解到,新田县除了在每个农村教学点安排了镇中心学校的音乐、体育专职老师走教以外,还在2022年底出台文件,将“走教”与职称申报挂钩,鼓励因没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而不能申报高级、一级职称的教师,“通过到农村学校走教的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工作经历问题”。

现实中,许多乡村骨干教师多已获得中、高级职称,从个人角度看,如何做好中心校本部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才是这些教师关心的重点,这同时也是家长、学校和上级政府部门评估其绩效的重点。

此外,“联合校”的模式并没有普及,校际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学校不可缺失的‘王牌’,更是学校在主持开展业务性工作、申报项目甚至对外交流时的支柱,学校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并不会选派这些教师参与走教。”汉寿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黄彦文说。

据记者观察,虽然走教在全省多地早有实践,由于走教时间长短、走教教学评价考核标准、走教教师的业务水平等都没有统一规定,走教教师管理制度也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指导等问题,“走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区域之间差异大。

在具体执行中,要想乡村教师走教得到有效保证,不仅仅需要投入经济和非经济收益,而要让教师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包括但不限于改善偏远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例如,在意见中提到的“完善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分配制度”“为长期扎根乡村的教师出台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游览相关景区(点)门票优惠等政策”等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考虑到因乡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散偏僻,可以对走教老师在考勤上实行弹性上下班,人性化管理。”武冈市大甸镇中心学校校长朱俊中认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发网资源,实施网络直播同步教学,使乡村学校的音体美劳等小学科教学走深走实。”

走教是现实最优解,而非问题最终解

走教制度在不增加教师编制的情况下,实现了区域教育均衡,为师资短缺“解渴”,是小规模学校师资难题的现实最优解,但并非最终解。

“教师走教,也不可避免存在教师在走教学校穿梭,路上时间多,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天气变化、任务繁重、缺乏辅导,导致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的弊端。”平江县三市中学教师余民强说,在他看来,教师走教只是弥补乡村学校师资缺乏的一种无奈之举。

“教育教学本身是讲究积淀的,尤其是新高考后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更是讲究日积月累的连续性,不是一朝一夕、一师一年能改变的,太薄弱的学校无法靠一两名优秀教师的到来而得到拯救。”黄彦文说。

“走教”可能在短期内对弥补乡村师资短缺起到一定作用,但难以作为乡村教育的长期支撑,解决不了青年教师“招不来”或者流失、优秀教师进城、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等诸多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讲,解决农村教育的师资问题更需要的是长效机制,让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简称“两类学校”)的建设,要求配齐配强乡村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一方面,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如果要保障小规模学校能够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机械按照师生比配置教师,必然不足;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除教学以外,因为住宿、安保、医疗等任务增加,也对“增编”有所需求。“乡村学校大多是小规模学校,班额严重不足,按照师生比核算编制,吃力又吃亏。”朱俊中说。

“总体感觉到乡村教师是缺,人也缺,结构性缺得也厉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雄辉表示,“整体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还有一些问题。”

在他看来,这就要求县级政府要“挖潜增效”,解决缺编和超偏的双重矛盾,建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的编制专户,专项用于解决产假、老龄化和结构性缺员的补充,杜绝学前教育挤占中小学教师编制、“在编不在岗”等现象,确保乡村教师应有的数量。

“现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要改善老师们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还要为老师更加有尊严的工作,有成就感、有职业快乐、有未来前途、有社会地位来消除一些障碍,这些障碍的消除能够带来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赵雄辉说。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