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荷花池小学学生朗诵《在烈火中永生》。
红网时刻通讯员 余娅 白洁 黄海 向华 怀化报道
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板山学校,位于湖南、贵州两省交界的大山中。
2019年,板山学校图书室建成,侗乡的300多个孩子有了一间小小的校园书吧。寒假即将到来,来图书室借书的孩子络绎不绝。
过去几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阅读教育,用阅读塑造五万余名在校师生的灵魂,朗朗书声在侗乡响起。
红色经典渗进灵魂深处
早上7时10分,芷江侗族自治县荷花池小学的校园广播准时响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广播里,播放着毛泽东的经典诗篇《沁园春·雪》。六年级的张佳千汇和同伴们走进,情不自禁地跟着广播背起来。这样一首描绘北国雪景的词,让几个孩子开始期待南方冬天的雪。
四季美景、家国情怀,蕴藏在一篇篇经典诗文中。“小学六年,我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背诵超过100首经典诗词和革命诗歌。”荷花池小学副校长肖娟告诉记者。她介绍,荷花池小学开展经典诵读已经有10个年头,学校编写了一整套传统诗文校本教材;将阅读纳入课表,安排专门的老师授课;定期组织经典诵读比赛,全校2000多名学生,人人都要登台表演。
不久之前,芷江侗族自治县出台《全面推进阅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阅读教育办公室,全县50余所中小学,均设立了阅读专干,由专人负责各校的阅读教育,确保学生有时间阅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阅读中得到快乐。
2019年,荷花池小学的组诗朗诵《在烈火中永生》从湖南省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上捧回金奖。扮演江姐的张佳千汇回忆起排练的过程:“参加比赛之前,我们读《红岩》,看电影,听老师讲江姐的故事。她走上刑场那义无反顾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芷江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图书室。
阅读的种子埋进校园
芷江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位新进老师,都会收到校长赠送的一个阅读笔记本。蓝色的本子是复古的线装书造型,正中间两朵开得枝繁叶茂的芙蓉花是“芙蓉学校”的象征。
“希望老师们多读书,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芙蓉学校校长、特级教师邢海燕解释,鼓励老师多读书,除了塑造老师的气质精神,更能通过他们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芙蓉学校办学不到两年,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农村孩子。“刚来时,孩子们闹哄哄的,没有什么规则意识。”邢海燕说,学校图书室藏书3万多册,每个班级设有图书角,老师带着学生“晨诵”“午读”“暮省”,渐渐地,校园里安静了,吵闹的声音少了。
正如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负责人所言:“阅读是最好的美容。”2020年,该县从3000多人的教师队伍中,挑选了43位阅读教育种子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再由他们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全县所有学校。
“好几次,学校承办大型活动,来访的客人都夸我们的师生阳光、自信。”芙蓉学校阅读教育种子教师刘婷说,阅读,改变了师生的状态,也塑造着一所学校的精气神。
芷江侗族自治县板山学校的读书分享会。
从书里读到书外
26岁的江阳,是芷江侗族自治县板山学校的阅读专干。
2019年,香港“阅读·梦飞翔”慈善项目为学校投入6万元,建起了一间图书室。图书室藏书12000多册,每次可以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上阅读课。这堂课,成了学校300多个孩子每个星期最期待的事。
“我想向大家推荐《物种起源》这本书。”60班的龙姚权站在台上,绘声绘色地向小伙伴推荐他最近读的书,“大家有没有想过,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达尔文这样解释……”书里的故事,龙姚权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讲、和爷爷奶奶讲,早已烂熟于心。
在芷江,还有18个像板山学校一样的农村校园图书室。江阳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完成阅读记录;学校定期组织阅读分享。很多山里的孩子,以前放学放假后就玩手机看电视,但现在,他们都能带上心爱的书回家。
书里有远方的风景和故事,也有家乡的风土人情。“从书里我了解了芷江的历史,原来我们身边的龙津风雨桥、天后宫有那么多故事。”一位学生在阅读分享会上说,读书之后,他发现了家乡的可爱之处。
芷江侗族自治县阅读教育办公室主任蒋序卿介绍,近几年,该县在推动校园阅读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经典诵读、红色研学、爱国诗词书写、爱国人物实地绘画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读家乡。“书香芷江”从一句口号升级为全县上下的统一行动,阅读,正从孩子的心底,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