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孩吃饭问题,相信不少家长有共鸣。有的小孩一到吃饭时间,就各种挑剔各种小动作;有的七八岁上小学了,每天早上还得奶奶喂;有的吃一顿饭各种慢,饭菜含在嘴里就是不下咽……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部分家长会采用“吼”功,有的干脆让孩子正襟危坐强行喂食。不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则宣、副教授黄任之两位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吃饭出现消极情绪,家长依然采用暴力和压制手段逼迫孩子,当心孩子对食物心生恐惧。“家长爱孩子的心值得肯定,但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餐桌认真吃饭,考验的是一种教育智慧。”他们提醒道。
案例:5岁女孩吃饭常哭闹,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
5岁女孩朵朵缺乏进食兴趣,而同龄人多是一枚小吃货。看着同龄人一个个长得结结实实,朵朵却瘦成一个小猴子,做父母和奶奶的心里别提有多焦虑了。
“一到吃饭时间就各种哭闹,各种不良习惯也来了,饭吃得少,一个小时还不吃不完。”妈妈李女士说,为了朵朵吃饭的事,一家人想尽了办法,也没少闹矛盾。比如做父母的规定半小时内吃完,吃不完就到门外吃。奶奶心疼孙女,常常偷偷地喂食。为了让孙女多吃饭,奶奶遇到朵朵不张嘴,就会通过暴力语言强行塞进嘴巴,以致于吃饭途中出现呕吐现象。
对此,李则宣、黄任之两位专家表示,担心营养不够影响发育,许多家长会用一种强硬的手段来喂食,强迫孩子吃东西。这种做法如果偶尔为之,不会有大碍。但如果是一种长期的管教习惯,就必须要考虑到一种糟糕的结果。当孩子从低龄时期,就被强迫地进食一些食物,那么孩子会对这种食物产生强烈的厌烦、反感和抗拒情绪。如果家长看出了孩子的消极情绪,依然采用暴力和压制的手段逼迫孩子,那么孩子会对食物产生更加消极的态度,对食物心生恐惧。长大以后,他们对食物,尤其是被强迫的食物,有着剧烈的身心抗拒。
建议:研究孩子食物清单,下功夫翻新菜谱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餐桌,认真地吃饭呢?李则宣、黄任之两位专家给出了参考建议。
一是家长要研究孩子的食物清单。了解孩子的食物清单,家长就能清楚孩子的食物偏好。他们爱吃什么、讨厌吃什么和无所谓的三类食物,对这些食物的接受程度和回避程度。如果孩子只是不喜欢少量种类的食物,家长可以接纳这一点。 少量的种类,不会过多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可以替代性地补偿。比如孩子不吃鸭肉,但还可以吃鸡肉和鹅肉,同样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营养。
二是家长不要挑剔对食物的态度。有些家长喜欢在饭桌上评论食物,比如“我讨厌吃芹菜,粗纤维太多了”,孩子接受了这些消极评价,对这些食物形成了糟糕的印象,自然不会好好吃饭。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对每种食物的优点恰如其分地评价,孩子不吃某种食物,家长可以适当地多夸夸这种食物,促进孩子尝试的欲望。
三是家长可以翻新菜谱。很多家长只是批评孩子没有进食的兴趣,吃饭习惯不好。但没有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在饭菜的新颖别致上下功夫。孩子爱吃的菜,家长可以作为一种经典菜式;孩子不喜欢的菜,家长要变着花样做,提高孩子吃饭的乐趣。比如孩子不喜欢吃炒豆腐和豆腐汤,家长就可以做成豆腐丸子、豆腐酿、豆腐馒头,甚至做成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的点心,慢慢地渗透孩子的口味结构,重新定义孩子的口味偏好。家长甚至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做饭,听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增加孩子的参与感来促使他们更喜欢吃饭。
四是家长要破除强行喂饭的行为。有些家长不给孩子强行喂饭,就感到焦虑不安;喂完就感觉放松释然,这是因为过去经历的影响,家长有很多情绪性的感受和想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可以塑造,而家长的强行喂食后面的心理困扰,是需要被家长看到并解决的。(徐运源 张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