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4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蒙家康 兰华 王雅妮 闫嘉玲)近日,长沙市岳麓区骑龙社区旭辉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童趣满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幸福知行协会志愿者团队在此开展“养成好习惯,告别小拖拉”主题公益教育活动。活动以“红色故事育幸福人”为核心,帮助社区儿童认识拖延危害、树立时间观念。

活动现场。
志愿者以晨起场景提问开启活动:“早上妈妈叫你们起床时,你们是立刻坐起来,还是会说‘再睡一会儿’呀?”熟悉的话题迅速点燃现场氛围,孩子们踊跃举手分享自身经历。志愿者顺势引出“拖延”概念,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反思。
“认知拖延危害”环节,志愿者组织孩子们观看经典动画《等明天》,并发放问题卡,引导大家带着“小猴子因‘等明天’遭遇了哪些麻烦”“自己是否有过类似拖延经历”等问题沉浸式观影。动画结束后,孩子们积极发言:“小猴子没盖好房子,下雨时只能淋雨!”“我上次把作业拖到晚上,写得又快又乱,还被妈妈批评。”稚嫩话语中尽显对拖延危害的直观认知。
“动画里的小猴子因拖延误事,现实中却有位叔叔用‘今日事今日毕’的坚守,成为众人心中的‘19点钟的太阳’。”志愿者的话语将活动引入核心育人环节。志愿者生动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的故事:从1985年开始,徐虎便坚持每天19点准时开箱处理居民水电报修,即便遇上暴雨天或是深夜,也从不拖延。有一次为四户人家处理完故障,已是深夜10点,为确保居民次日能够正常生活,他仍坚持处理第五家的管道堵塞问题,一直忙到凌晨两点。
故事讲完后,志愿者组织小组讨论,孩子们的分享真挚动人:“徐虎叔叔好厉害,再累也不把事情拖到明天!”“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当天的作业当天写完,不做‘小猴子’。”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孩子们的行动自觉,“红色故事育幸福人”的理念在互动中自然落地。
在随后的“防拖延小工具制作”环节,志愿者为孩子们分发了彩色卡纸、彩笔、贴纸等材料,指导大家亲手制作“准时小闹钟”。从剪制表盘、书写时间数字到粘贴可转动指针,志愿者们全程巡视指导,并鼓励孩子们在表盘上标注“8点读绘本”“18点摆碗筷”“19点整理书包”等日常任务。制作完成后,孩子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它会提醒我每天19点整理书包,就像徐虎叔叔一样准时!”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准时小闹钟”。
活动尾声,全体孩子高举自制“准时小闹钟”,齐声喊出“今日事今日毕,不做拖拉小猴子”的誓言,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坚定。
此次活动是湖南一师幸福知行协会与骑龙社区联合打造的“共促未成年人幸福成长”系列活动之一,后续,双方将持续以红色故事为载体,开展更多主题活动,让红色精神滋养社区儿童成长,助力孩子们在好习惯的陪伴下收获幸福童年。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蒙家康 兰华 王雅妮 闫嘉玲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