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南大学举办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暨青年学者成长交流会

来源:红网 作者:郑泽星 编辑:曾小颖 2025-11-08 15:19:20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11月7日,中南大学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暨青年学者成长交流会在中南大学岳麓山校区科教楼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11月8日讯(通讯员 郑泽星)11月7日,中南大学举办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暨青年学者成长交流会。本次会议旨在打破青年学者与学术期刊间的无形壁垒,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成长路径指引。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建湘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作专题报告,3位期刊主编、3位青年学者分别分享实践经验与成长困惑,学校人文社科处、文科学院、图书馆、出版社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代表50余人参会。会议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副主编谭晓萍主持。

蒋建湘在致辞中介绍,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产业领域成果显著,人文社科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中也成效突出。他强调,学术期刊是展示科研成果、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青年学者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二者需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社科期刊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引导学者聚焦真问题;青年学者要秉持学术初心,潜心钻研学问。

“当前学术期刊存在同质化、两极化加剧、原创性不足等痛点。”徐拥军在《构建原创导向的学术出版与评价体系》专题报告中直指行业问题。他提出,需破除“五唯”“以刊评文”弊端,建立“以文评文”的评价体系,重点考量学术成果在概念、理论、方法上的原始创新性。他还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打造的预印本平台、主文献平台等开放学术新生态,并建议学者强化原创能力研究中国问题、期刊多发青年创新成果、科研管理部门以原创与社会价值为评价标准,共同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期刊主编代表围绕“如何帮青年学者走好学术路”展开分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编辑部新媒体主编王丹解读《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文标准与审稿流程》,明确该刊以原创为核心导向,评议时聚焦论文创新度、论证科学性、资料处理难度,通过“以文评文”助力学科与学者发展;《现代大学教育》常务副主编庞青山结合期刊编辑经验,提醒青年学者投稿要精准匹配期刊栏目与风格、选题坚持“小题大作”、聚焦前沿热点且不盲目跟风,同时严守学术规范;《经济法论丛》执行主编王红霞坦言学术集刊面临资源约束、“不完美”稿件、AI时代挑战三大难题,提出以“问题提出”为审稿核心,通过专家指导帮青年学者打磨稿件,搭建优质发表平台。

会上,青年学者代表也敞开心扉谈困惑。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栋材副教授说,青年学者面临专业归属压力、成长难等问题,渴望公平透明的学术生态,期待期刊多推介原创成果;公共管理学院严惠麒副教授提到,自己在中英文发表转型、跨学科研究评审分歧、兼顾师生发展上遇阻;法学院蒋佳艺老师分享从实务回归学术的经历,坦言需平衡实务与学术的不同需求,认为“拒稿是学术训练”,希望期刊完善审稿机制营造温暖评审文化。

“这是期刊与青年学者的双向奔赴。”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毛俊响在总结时表示,期待学术期刊与青年学者共同创建优质学术氛围,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未来,中南大学将紧跟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步伐,持续优化期刊与青年学者互动生态,推动高校社科事业与青年学者成长同频共振,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培育生力军。

来源:红网

作者:郑泽星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55/90/154164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