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 吴海刚 通讯员 刘子嘉)“坚持赛练结合、以赛促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是淮阴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坚持的实践教学模式。日前,学院举办了多场红网“评论之星”推介会。新闻与传播学院史晖教授、广播电视学专业系主任李德顺和任课老师郭笑天分别在2023级、2024级和2025级同学中进行推介宣讲。
宣讲会上,史晖教授以“赛事价值与实践育人”为核心展开分享。他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指出:“评论写作不仅是观点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与价值传递。”他强调,赛事能帮助同学们跳出课堂局限,在真实议题中锤炼新闻敏感度与逻辑思辨力,鼓励大家以赛事为契机,将《新闻评论》《传播学概论》等课程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通过新闻评论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媒介担当。
淮阴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史晖教授推介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
广播电视学专业系主任李德顺老师立足广电专业特色,从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角度切入,提出“评论思维是广电内容创作的核心内核,无论是新闻专题的观点输出还是纪录片的价值传递,都离不开它的支撑。”在宣讲中,他建议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尝试“文字+短视频评论”的多元参赛形式,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广播电视学专业系主任李德顺博士推介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
《新闻评论》课程任课老师郭笑天主要为同学们提供“从课堂到赛场”的实操指南,她精准把握学生在评论创作中的痛点,结合《新闻评论》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对照红网“评论之星”的评审标准,对同学们的评论作品进行指导。同时,她还将在后续课程中增设“赛事专项辅导”环节,为参赛同学提供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助力大家将课程知识切实转化为参赛实力。
《新闻评论》课程任课老师郭笑天推介红网“评论之星”选拔赛。
此外,本次推介会还邀请2024级学生徐润思做分享。曾在红网发表多篇评论文章的她,用自身经历鼓励大家:“写评论就是要多尝试。投稿未被选上也没关系,每次写作都是积累。只要持续写、不断改,就一定会有进步。”她以真实的创作经历,让在场同学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力量。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由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于2015年发起,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大赛覆盖全国600余所高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参与,推出了大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新闻评论作品。参赛作品类型包括文字评论、漫画评论、视频评论等,并设立了多渠道的编者、作者、读者沟通交流平台,形成了立体化评论矩阵,对新闻评论教学产生了正向的引导,对促进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淮阴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连续多年将“评论之星”选拔赛和“青椒评论”融入到新闻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提高,数十名同学累计发表百余篇评论作品,学院教师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星导师”奖。
通过多场宣讲会,同学们不仅明确了赛事规则与创作技巧,更坚信了“以赛促学”的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进行新闻评论创作,以赛事实践检验学习成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来源:红网
作者:吴海刚 刘子嘉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