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大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通讯员 谢志远 肖红艳 长沙报道
“老师,我的身份认证的账号密码忘记了,请问如何找回密码?”“老师,我是毕业生,我的三好学生证书不见了,请问如何获取相关证明?”……在湖南工商大学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4小时畅通的服务热线每天都接到这样的咨询求助。作为联通全校的“枢纽”和解决问题的“助推器”,该中心以“事事皆受理、件件有回应”的承诺,把服务暖意送到师生心坎上,用实际行动破解急难愁盼。
机制先行,构建服务“快速响应链”
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完善的制度支撑与协同机制。中心建立起电话、网络、实体“三位一体”的24小时服务模式,配套12项规章管理制度,从热线应答到事项办结形成全流程规范,让每一项诉求都有章可循。通过与学生工作处、本科生院等校内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经常性开展工作交流会,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服务合力;同时联动省教育厅、湘江新区等校外资源,构建起校内外有机联动的协同服务网络,让师生问题无论校内校外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近60人的专兼职服务队伍是响应机制的核心力量。中心通过常态化培训、“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等活动,强化队伍服务意识与育人理念,更设立党员示范岗发挥先锋作用,让“师生有所需,平台有所应”成为工作常态。自2015年成立以来,中心已接待来访近3万次,办理服务事项13万余件,师生满意度高达99%。
精准发力,破解急难愁盼“关键题”
围绕师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中心精准施策,把服务做到需求点上。在“开学季”“毕业季”等关键节点,提前推送户籍办理、档案转接、选课缴费等热点服务信息,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每月梳理师生反映的典型问题形成热点清单,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系统性解决,让合理建议件件有落实。
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实际困难,中心创新推出多元化帮扶举措。通过“区校共建”项目,联合岳麓区政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结对资助,连续六年帮扶20余名学子,还针对性开拓实习岗位助力成长。创设9个学生主导的失物招领点、勤工俭学岗及行政管理实习岗,让学生从“来访者”变为“参与者”,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化解矛盾。从日常的水电燃气缴费便民服务,到突发的学业生活难题,中心用“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服务,成为师生信赖的“贴心人”。
育人为本,打造服务“思政大课堂”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始终将立德树人融入服务全过程,在解答咨询、处理诉求时,针对性开展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服务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师生的主人翁精神,坚定爱校诚信的价值信念。
这份“服务+育人”的实践探索也结出丰硕成果:中心案例被《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全文收录,立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服务育人)1项并按期结项,成为学校“三全”育人高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从一件小事的圆满解决到长效机制的持续完善,从具体问题的精准回应到育人理念的深度践行,湖南工商大学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的每一缕“阳光”,都在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一流工商大学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谢志远 肖红艳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