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部认定名单!82所高校,重点建设!

来源:“高绩”公众号 编辑:高芹 2025-03-17 09:40:5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怀进鹏部长在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中谈及DeepSeek引发的热潮,强调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中加快加强人才培养,首要体现在基础学科。今年将深入实施“强基计划”,继续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推动核心课程、核心师资队伍和核心教材等建设。

多名985高校校长,也纷纷表达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认为,需要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早期培养机制,及早发现好苗子;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要让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独特天赋和热情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6月高校招生即将启动,今年的“强基计划”也将在高考出分前完成校测,提前一步锁定优秀人才,可见这批优秀生源之抢手!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在即,哪些高校入选了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有望提前揽入拔尖的科创储备人才,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呢?

82所名校,扩大人才池!

“强基计划”是高校为国选才而诞生的国家级计划之一,旨在选拔那些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培养未来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

2020年1月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公布,北京大学等36所高校入选;2022年3月,增补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进入第二批试点高校名单,总计数量达39所。

图片

除了“强基计划”,我国还有多个旨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1.0(简称:拔尖计划1.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简称:拔尖计划2.0)、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简称:101计划)、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等。

图片

据高绩统计,北京大学的基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数量最多,包括35个“101计划”牵头课程、19个拔尖计划2.0基地、9个“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以及4个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入选多项计划,“101计划”牵头课程或拔尖计划2.0基地的数量遥遥领先。

图片

多种选择,交叉学科引人才!

在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各高校的基础学科拔尖计划也正在探索新模式:由于基础学科口径宽、学科交叉大,高校在本科毕业衔接研究生阶段再细分学科或进行学科交叉研究。

强基计划中,高校就为强基生转段提供了多个专业选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选择,也推动了高校交叉学科的人才建设。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历史系强基转段方案明确指出,历史系专业在读强基计划申请人可以申请本校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专业方向,也可以跨大学科申请高端芯片、国家安全等领域以及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强基招生计划硕博衔接专业相对宽泛,物化生专业的转段方向不仅包含本专业及其交叉学科 ,还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指出,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和意愿,可以申请硕士生,也可以申请直博生。获得转段资格的强基班学生能申请本校理学类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需求专业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第一届“强基生”,“保研率”超90%!

强基计划重点在于本硕博打通,对于拔尖基础学科人才实现一体化培养的策略。

2020年启动的强基计划,第一届强基生的转段情况已陆续公布,首届强基计划学生的转段率普遍较高。(转段是指强基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转入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是强基本硕博贯通的措施。)

据了解,已经开展强基计划招生的30多所学校中,学生转段的比例从55%到100%不等。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转段率均达到了100% 。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南开大学整体的转段比例也超过90%。

图片

“强基计划”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的科研能力。

以南开大学为例,首届强基计划学生参加国家级、天津市级等各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80余项,省部级以上获奖近30项。他们的科研成果发表在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红外与激光工程》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

在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科学(强基)202001 班的王睿鹏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斩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省级二等奖 。班内2人获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国家级金奖、1人获“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5人发表高水平论文,3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强基计划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强国先强基。国家对于基础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视,正是对于高校发力基础学科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指向。期待高校在创新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建立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来源:“高绩”公众号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