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朝阳区两会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观摩团”:7名中学生、2名大学生、5名老师。“在现场,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中的政治知识,而是摸得着的国计民生、有温度的柴米油盐。”“观摩团”成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张骞予说。
从校园“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近年来,朝阳区坚持开放办教育,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持续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截至目前,朝阳区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持续推动特色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区。
思政课,开门办
冬日里,以时尚著称的三里屯,在琅琅读书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天。紧邻这片潮流街区的,就是拥有近70年历史的朝阳区实验小学。
“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立华说,“在做好校内教育的同时,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带孩子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课堂。”
不久前,一群小观众来到中国航天员中心。在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带领下,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景思政课。“不仅学到了天文知识,也感受到航天员们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朝阳区实验小学一年级3班学生黄裕淋说,“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作贡献。”
“如何进一步优化亮马河的环境?”“我的建议是保护恢复本地植物群落。”亮马河畔,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模拟政协社团的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社团成员向阳说:“我们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能为城市发展出份力,大家都感觉特别自豪。”现在,像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这样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朝阳区已有10个。
思政课,开门办,朝阳区正在探索一条特色之路。“我们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学术组织等单位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朝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董健介绍,近年来,朝阳区先后成立了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学、艺术两个特色教育联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思政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走出校园,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将高大上的理论讲得接地气,将有深度的知识讲得有温度。“当思政课走出教室,课程变得不再枯燥,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了社会。”朝阳区委书记文献说。
好学校,门口建
朝阳区,有城亦有乡。2024年,朝阳区完成7.6万人口整建制“农转非”,目前常住人口344.6万。在这样一个大区,如何均衡教育资源,考验着智慧,也体现着担当。
“谁不知道家门口上学方便,可是学校口碑不是很好,怕耽误孩子。”为了让孩子上好学,王四营地区的家长田凤程没少犯愁,“也想过送私立学校,但学费负担确实有些难以承受。”
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快。2024年秋季学期,北京市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招生。“就在家门口,孩子10分钟就能到校。”田凤程说。
崭新的操场,完全开放的公共学习空间,教室变身学习工作室……“我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把好学校办在百姓家门口。”北京市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校长刘可钦介绍,学校小学部规划办学规模为72个班,提供2880个学位,“初中部正在建设,可提供1920个学位。”
敞开大门,将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与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华女子学院5所大学联合建设北京中学科技分校;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共建北京全市首个科学高中——北京科学高中……
练好“内功”,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作为朝阳区百年老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自2011年开始集团化办学。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刘雪梅介绍,目前,集团已形成了纵向沟通、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我们现在是‘1校35址’,分布在朝阳区各个区域”。
如此大的规模,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每个月集团校都会安排听评课活动,名师导师团推门听课,还专门设立了骨干教师工作室。”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教师游英乔说,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自己拜了语文名师冯淑娟为师,“如今,我也开始带‘徒弟’了”。
据了解,像这样的骨干教师工作室,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共有77个。“集团内干部、教师之间会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互换交流,完成带教,参与教研,最大限度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刘雪梅说。
坚持外“引”内“扩”,让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好。截至目前,朝阳区共组建了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以及28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41个市级高水平艺术科技社团、85个区级学生优质科技社团,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区。
好教师,助成长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参照系。”走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校园里,校长任炜东跟路过的学生打招呼,“我们的心愿是与同学们一起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生态,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在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做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朝阳区聚焦“名师、名长、名校”,大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专家型教师,做强做大优质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每年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师德修养都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第一课。任炜东说,学校秉承“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的办学理念,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要想孩子学得好,首先要让每一名老师都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在北京中学,这里的老师既有来自国内的博士、博士后,也有操着流利中文的外籍教师。在校长夏青峰看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应该是“和而不同,乐在其中”。
“我们不断为教师搭建与外界交流的平台,鼓励并支持教师跨校交流、跨界交流、跨国交流。”夏青峰说,“当教师视野宽了,格局大了,底蕴厚了,教育才能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自2004年开始,朝阳区启动“双名工程”。20多年来,朝阳区设立了20多个高端人才培养品牌项目,对近百名校长、教师、班主任等实施教育家型校长培育、专家型教师培养、班主任领军人才塑造。
截至目前,朝阳区有市级特级校长29名,特级教师285名,正高级教师21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7名,各级各类骨干人才占全区专任教师的58.1%,高端人才增量与总量在北京市名列前茅。
文献表示,朝阳区是开放活力大区,为开放办学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为孩子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接触社会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同时,朝阳区经过多年努力和持续深化改革,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显著提升。“我们的目标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文献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13日 14 版)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