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见・新专业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校企携手,锻造数字安全“实战尖兵”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康美林 谢小星 编辑:高芹 2025-09-23 14:29:0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高等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新兴专业如同破土的新芽,承载着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期待。今年教师节,我们走进高校新设专业的教学一线,对话首批“拓荒者”教师。这些教育先锋既是专业建设的奠基人,也是教学改革的实验者。9月10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育见·新专业》专题报道,看他们如何应对“无前例可循”的挑战,为学生上好第一堂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康美林 谢小星 长沙报道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推进,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安全领域专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联合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设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并于今年秋季正式迎来首批学子。

数字安全攻防演练中心内部场景。

该专业依托全民数字安全科普中心与数字安全攻防演练中心,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校企合作平台,以“实战化、场景化”为核心培养方向,旨在为数字安全产业培育能实战、懂合规、跟前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拓荒之路:紧跟趋势,实训破局

“我们不是在搭建传统课程体系,而是在打造贴合行业实战的能力培养生态。”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团队负责人康美林谈及专业建设初心时表示,团队始终秉持“从产业一线中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开放理念,所有教学设计均精准锚定数字安全岗位的真实需求。

在课程体系建设初期,团队以三六零集团“岗位能力图谱”为指引,深入拆解数字安全核心岗位的典型任务,通过“岗位需要什么能力”反向推导“课程应设计什么项目”。同时,团队还建立课程动态迭代机制,联合三六零集团技术专家定期研讨优化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抢占技术风口。

专业拓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团队计划每学期期末安排两周实训,但深入调研后发现,网络安全行业急需能快速上手的实践型人才,原有时长易导致学生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经过多轮研讨,实训时长最终延长至四周,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参与模拟真实业务的项目实操,让其在实战中锤炼技能。

此外,校企还联合设立“师资工作站”,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康美林、王堂全两位专业教师暑假前往三六零集团顶岗实践,深度参与真实网络安全项目,并将企业先进理念与岗位标准带回校园,反哺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育人路径:三阶递进,育“实战尖兵”

“信息安全不是简单的技术学习,而是守护国家数字空间的‘防线’。”基于这一认知,专业构建了“大一筑基、大二提能、大三实战”的三阶递进培养路径。

大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认知与职业信仰。入学教育与专业导论课程结合真实案例,拆解网络攻击的危害与防御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同时,学生可依托虚拟靶场开展入门训练,入驻漏洞众测平台感受行业实战氛围。专业还通过解读信息安全在数据主权维护、民生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为人民”的职业使命感。

大二阶段聚焦“核心技能夯实与跨领域融合”。课程深度对接岗位需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传统工具操作的基础上,同步接触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专业还开设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合规实务》等课程,让学生“懂技术、知合规”。

大三阶段,学生将参与模拟真实业务的攻防项目,锤炼核心技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将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三六零“护网行动”,执行各项高强度实战任务。同时,学校还将通过违规数据泄露案例研讨、行业伦理专题课强化学生“技术服务于安全,而非破坏”的职业底线认知。

面向未来:课程迭代,预留“适应性接口”

“数字安全技术的迭代速度,远快于传统教材的更新周期。”团队深知,要让专业保持活力,必须为未来预留“适应性接口”。

为此,团队整合院校与企业资源,围绕信息安全行业发展趋势与岗位能力要求,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明确“培养什么人”的核心方向;同时将实战案例与最新技术工具融入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一线同步。

专业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模拟场景训练,实战掌握漏洞挖掘、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核心技能;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将深度参与企业项目、对话行业专家,了解产业趋势,完成从“实验室学习者”到“产业实战者”的蜕变。

为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技术变化,团队还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可迁移能力”,即通过复杂攻防项目训练分析安全体系漏洞的系统思维能力,通过清洗、分析攻防数据提炼安全策略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通过企业新技术分享会养成跟踪行业动态的快速学习能力。

“未来十年,我们希望传承‘实战为核、合规为基’的专业底色,更期待突破传统教学边界。”团队表示,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同时探索VR仿真高危攻防场景、建立“能力徽章”评价制度,为数字安全领域培育更多“实战尖兵”。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康美林 谢小星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3/67/153029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