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墨映山河、丹心传薪火,中南大学书法展启幕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育 编辑:杨雁霞 2025-09-22 12:04:02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书法展启幕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22日讯(记者 任晔 通讯员 李育)9月18日上午,“忠昭日月 气壮河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何继善院士书法作品展在中南大学毓秀楼启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党委副书记李景升出席活动,与师生共同驻足翰墨间,在书法与史实图片的交织中回望烽火岁月,在红色记忆里赓续传承血脉。

开展仪式上,李景升说,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而何继善院士以书法为载体,将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凝于笔端,既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精神的传承——让青年一代在笔墨流转间读懂“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在字里行间感悟“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随后,何继善院士分享创作心路,年过九旬的他谈及初衷时眼中闪着光:“我想把抗战故事写进书法里,让年轻人看见前辈的坚守,更懂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话音落时,全场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

易红郑重宣布展览开展,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

2.jpg

何继善院士书法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何继善院士精心创作的60余幅书法作品,以“日寇罪行,罄竹难书”“灯塔领航”“英烈风范”“峥嵘岁月”“神州怒吼”“壮我河山”六大板块,完整勾勒出抗战历史的壮阔画卷。作品内容涵盖抗战诗词、英烈名言、历史短句,或苍劲有力,或婉转深情,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何继善院士对历史的敬畏,对祖国的赤诚。

展厅中,“图文共述抗战故事”的设计随处可见,成为吸引青年核心亮点。导赏员以“历史为线、书法为珠”为师生串联起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展区两侧,同步陈列的抗战史实图片与之呼应——从百团大战的硝烟,到台儿庄战役的壮烈;从民众缝补军装的温情,到青年奔赴前线的热血,黑白影像与墨色书法交织,让历史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

展厅内,师生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或提笔记录。“以前读抗战历史是文字,今天看书法作品是‘共情’——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院士对历史的尊重,对青年的期许。”一名大二学生在留言本上写道。新生团支部的同学们更是结伴而来,将这次展览当作“入学第一课”:“我们带着笔记本,把打动自己的句子抄下来,也把‘爱国’‘奋斗’这两个词刻在心里。” 截至开展当日,留言本上已写满近百条感悟,字里行间满是青年一代的思考与担当。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创新推出数字化虚拟展厅,观众扫码即可“云观展”,指尖滑动便能近距离欣赏每一处笔锋细节,让抗战记忆突破空间限制,抵达更多人心中。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由升华合唱团带来的音乐思政课堂《保卫黄河》如约而至。团员们身着红色T恤,以饱满的情感唱响这首抗战经典。激昂的歌声穿透展厅,现场师生不自觉地跟着哼唱,有人眼中泛起泪光——这歌声,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宣告:中华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直!

此次展览由中南大学校团委、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主办,将持续至10月18日,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后续,学校还将组织各新生团支部开展“观展+研讨”主题活动,让抗战精神通过笔墨艺术,真正走进青年心中,成为激励他们成长的精神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育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2999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