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见·新专业|长沙学院:探路“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尖兵”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编辑:高芹 2025-09-12 11:50:4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高等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新兴专业如同破土的新芽,承载着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期待。今年教师节,我们走进高校新设专业的教学一线,对话首批“拓荒者”教师。这些教育先锋既是专业建设的奠基人,也是教学改革的实验者。9月10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育见·新专业》专题报道,看他们如何应对“无前例可循”的挑战,为学生上好第一堂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长沙报道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数字经济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方面大有可为。

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长沙学院今年开设了数字经济这一新兴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和数据科学等复合知识的专业人才。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分析经济现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商业模式,并参与数字治理与政策设计。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詹湘东。

数字经济这一新兴专业如何破解“无前例可循”的建设难题、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体系?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詹湘东介绍,由于缺乏往届经验参考,他和团队积极学习其他已有数字经济专业招生院校的办学经验,同时广泛开展行业企事业单位调研,深入了解市场对于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情况与能力要求。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数轮修改完善,方向必修课也多次“推翻重来”,最终,团队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和教学资源,构建了具有长沙学院特色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但实际上,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程、学分、考核方式等还是会根据教学目标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詹湘东指出。

面对当前行业变化速度远超教材更新周期的情况,团队也提出了明确应对策略:一方面,教师将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掌握行业新变化与新需求;另一方面,团队会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我们的课程设计同样预留了‘未来适应性’。”詹湘东说,学校目前的方向课分为“数字经济产业服务”和“数字经济治理”两个方向,前者偏重数字产业、金融行业、数字平台型组织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培养,后者关注数字化管理、数字治理、数字服务等数字化能力培养。这种“双向”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使其更好地适配未来行业需求。

对于本专业学生,詹湘东提出,大一新生需要“感知并领悟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同时对“数字经济从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到平台经济、数字贸易等全新经济形态及产业全景”形成认知。到大四毕业时,他希望学生具备区别于传统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既能掌握AI、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知识,又能较好地运用计量工具、经济统计分析软件、数据挖掘和处理技术对数字经济实践问题和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要求与变化,达到新的职业高度。

“数字经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兴未艾。”谈及未来,詹湘东对新教师提出了双重期待:“要始终坚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学术探索与科学研究,以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激发课程教学活力。同时,还需深入理解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规律,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推动专业建设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周子怡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3/56/152764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