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见·新专业丨湖南安全职院:消防救援新专业 守护生命安全新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任晔 编辑:曾小颖 2025-09-18 20:14:0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高等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新兴专业如同破土的新芽,承载着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期待。今年教师节,我们走进高校新设专业的教学一线,对话首批“拓荒者”教师。这些教育先锋既是专业建设的奠基人,也是教学改革的实验者。9月10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育见·新专业》专题报道,看他们如何应对“无前例可循”的挑战,为学生上好第一堂课。

1657611653237026967.jpg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一角。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任晔 长沙报道

在应急救援人才需求呈井喷式增长的当下,今年,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聚焦行业需求,以培育应急救援领域的“精锐之师”为目标,开设了消防救援技术(消防设施方向)与消防救援技术(消防通信方向)两个新兴专业。

面对毫无现成路径可循的艰难局面,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应急救援学院专业团队,从零开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精心搭建课程体系,期间更是历经多次“推倒重建”的艰辛过程。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应急救援学院副院长李才甫。

聚焦需求 打造应急救援“尖兵”

“这两个专业定位明确,就是面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以及社会应急服务机构,培养掌握现代消防救援理论、消防设施技术、通信装备技术和实战技能的高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应急救援学院副院长李才甫介绍道。

当被问及面对全新教学体系的心情时,李才甫感慨万千:“作为第一批任教老师,我最想对自己说要心怀敬畏,脚踏实地;以‘拓荒’之志,奠‘安全’之基。”他们培养的学生,未来守护的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份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懈怠。

李才甫进一步解释,新兴专业没有现成路径可走,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研读行业最新标准、调研一线单位需求,到编写讲义、设计实训项目,每一步都在实践中摸索、验证和优化。尽管面临教材匮乏、经验不足等诸多挑战,但这也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构建符合未来需求的教学体系,为后来者踏出一条路。”李才甫说。

构建课程体系 从调研到“面红耳赤”

在缺乏往届经验参考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首要难题。李才甫表示,团队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此,他们走访了省内外近二十家企事业单位,包括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湖南队、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等,深入调研各类岗位对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调研信息的系统分析与归类,我们逐步形成了课程体系的初稿,并多次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和修订。”李才甫回忆道。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经历过不少“推翻重来”式的重大调整。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关于《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的讨论。

“当时,行业专家和教学团队围绕该课程的必要性、内容边界与实际应用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激烈争论了近三个小时,甚至因观点不同而几近‘面红耳赤’。”李才甫笑着说,“但正是这种对专业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严谨态度,才最终推动课程体系不断科学化、实用化,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安全立基、为生命开路’的使命。”

当被问及本专业学生最应在大一建立的认知时,李才甫认为,第一是“准军事化素养”的认知。“消防救援是一个特殊行业,从入校起就应树立‘入校即入职’的意识。未来的工作岗位事关生命安危,没有高度的纪律性、统一的行动力和绝对的责任心,就无法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

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信念”的认知。“再好的技能和素养,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内核,在极端复杂和危险的任务面前就难以始终保持战斗意志。”李才甫强调,“必须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将这十六字融入血液、铸入灵魂,成为未来逆行而上的力量源泉。”

李才甫表示,这两个认知,一为“行”之规范,一为“心”之定向,共同构筑起一名消防救援人才在大学阶段的成长根基,更是他们将来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对于大三毕业时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李才甫希望他们能拥有三项区别于传统专业的能力。

一是“评-判-处”一体化的实战决策能力。“面对复杂险情时,他们不仅要知道‘怎么操作’,更要懂得‘为什么这么操作’以及‘在何种情况下调整操作’。这种在巨大压力和多变环境下做出最优决策的能力,是传统专业难以培养的。”

二是跨学科知识融合与技术应用能力。“他们既懂建筑结构知识以判断坍塌风险,也懂化学知识以处置危化品事故;既能熟练操作无人机、雷达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装备进行侦察救援,也能运用安全管理知识进行灾后调查和风险预防,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三是卓越的团队协作与指挥协调素养。“消防救援永远是团队作战,甚至是多部门、多力量联合作战。我们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仅要是优秀的‘队员’,能无缝融入团队执行命令;更应具备初级指挥员的潜力,能在关键时刻协调资源、沟通信息、带领团队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

未来展望 培养“不可替代”的复合型人才

面对行业变化速度远超教材更新周期的现实,李才甫表示,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应对,为专业注入“未来适应性”。

一是建立教师知识体系的动态更新机制。“专业教师每年暑期都会深入消防救援一线,通过跟班作业、专题研讨等方式,实时了解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对人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确保教学真正做到‘从战场中来,到战场中去’。”

二是构建“基础 + 拓展”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在保持专业基础课相对稳定的同时,我们动态优化拓展模块。例如,及时引入《无人机测绘技术》《通信设备操作与运用》等新课程,将一线带来的最新需求迅速转化为教学内容。”

除了消防救援这一核心技能,李才甫还鼓励学生获取消防设施操作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工证等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在消防救援队伍中的竞争力,更拓宽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使其能够胜任企业安全管理员、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技术岗位等多种角色,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应急技术技能人才。

在采访的最后,李才甫对未来十年本专业的新教师提出了期望:“心怀对消防救援事业的崇高敬意,坚守‘生命至上’的行业灵魂,坚守‘纪律严明’的准军事化素养,坚守‘贴近战场’的务实作风。同时,鼓励新教师在技术融合的教学内容、跨学科协同的培养模式、价值引领的思政教育三个方面大胆创新。”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任晔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3/52/152934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