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合拍的00后·三下乡|无乐器合唱课进湘阴乡村 学生击掌拍桌演绎“节奏魔法”

来源:红网 作者:肖紫雯 陈凯 张岚 袁天成 编辑:高芹 2025-08-21 11:33: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肖紫雯 陈凯 张岚 袁天成 岳阳报道

没有一件传统乐器,仅凭拍手、击掌与歌声的默契配合,便能演绎出充满韵律的合唱。近日,在湖南省湘阴县杨林寨乡太合围村村部会议室,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杨林一夏”实践团带来一堂“节奏合唱”音乐课,让当地学生们沉浸在独特的音乐互动体验中。这堂创新课程在探索低门槛、高参与度的乡村美育探索新路径。

针对乡村学校音乐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生基础不一的情况,“杨林一夏”团队精心设计了这堂“节奏合唱”课。核心理念是“用节奏串联合唱”,最大限度降低技术门槛,让所有孩子都能快速参与并享受其中。

“来,看屏幕!红色圆点拍桌子,蓝色方块击手掌,绿色线条提示我们开始唱!”课堂上,志愿者通过“听觉+视觉”双重引导进行教学。他们播放带有清晰节拍提示音的音频片段,同时在大屏幕上同步展示动态视觉符号:红色圆点代表强拍(拍桌),蓝色方块代表弱拍(击掌),绿色线条则指示合唱的起始点。这种直观的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节奏。

wps_doc_0(2).png

志愿者引导学生通过色块识别节奏强弱,进行拍桌与击掌练习。

志愿者首先带领学生“玩节奏”,将全班分成两组互动练习。一组专注跟随屏幕上的图案变化进行拍桌和击掌,另一组则聆听音频尝试哼唱简单旋律。起初“各玩各的”难免有错拍,但在不断地尝试和志愿者的引导下,两组声音逐渐融合,教室里充满了尝试与协作的笑声。

wps_doc_2(1).png

学生们分组练习,一组专注节奏拍打,一组尝试跟唱旋律,在互动中寻找默契。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节奏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课堂中段加入了“节奏变变变”环节。同样的旋律,通过改变拍击的速度和力度,搭配演唱方式的变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时而快速击掌配合轻快跳跃的演唱,营造出活泼欢快的氛围;时而变为缓慢有力的拍桌,搭配悠长深情的歌声,瞬间又显得舒缓而深沉。这种直观的对比体验,让学生们惊讶于节奏的“魔法”。

wps_doc_1(1).png

“节奏变变变”环节,学生通过改变拍击速度和演唱方式,体验同一旋律不同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

课程的成果在最后的“合唱秀”中得到展现。学生们充满自信地表演所学曲目。拍桌声笃实有力,击掌声清脆明快,歌声虽稚嫩却充满热情。三者交织融合,形成了一种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没有乐器的伴奏,反而凸显了人声与身体节奏本身的力量,现场围观的村民家长也深受感染,不自觉地跟着节拍鼓起掌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零门槛’的方式,让音乐不再是少数有乐器基础孩子的专利。”实践团负责人龙彦婕介绍,全程无需接触复杂乐器,仅依靠身体动作与歌唱的协同,大大降低了乡村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障碍。这种“节奏合唱”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易学性、互动性和普适性,尤其适合在资源有限的乡村学校推广。团队计划后续收集整理更多简单易学、适合节奏演绎的旋律素材,期望能将“节奏合唱”发展为一项乡村学生可持续参与的音乐活动项目。

本次“节奏合唱”课堂,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乡村美育实践。它以创新的形式,回应了乡村音乐教育中资源不均、门槛较高的现实挑战,为探索如何让更多乡村孩子轻松快乐地走进音乐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围着志愿者询问“下次音乐课什么时候再来”的场景,正是这堂独特音乐课价值的最生动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肖紫雯 陈凯 张岚 袁天成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2/65/152167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