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中文+职业技能”绘就国际合作新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叶奕 肖毅 王辉 编辑:游丹妮 2025-08-29 20:54:2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8-29_171718_813.jpg

湖南大众传媒职院致力职业教育“出海”。

红网时刻新闻8月29日讯(通讯员 叶奕 肖毅 王辉)“请允许我用刚学会的中文说一句:感谢中国朋友,我们的合作会越来越好!”日前,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第四届理事会会议现场,维拉学院常务副校长纳吉布(Najeeb)向在场的中国伙伴热情致辞。这场跨越印度洋的合作磋商,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职业教育“出海”的生动实践。

“汉语连心桥”,搭建文化交流新枢纽

2008年,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携手,共同打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此后12年间,这项赛事如同一条纽带,吸引全球128个国家的2000余名选手来华竞技,带动150万人次参与海外预赛,上亿观众通过屏幕感受中文魅力。作为多年“汉语桥”赛事的校方具体执行负责人,该校党委副书记谢景伟表示:“‘汉语桥’赛事不仅让学校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推动了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全省第一’走向‘全国首个’。”

谢景伟所说的“第一”指的是该校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所具备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而“首个”指的是2020年学院获批与长安大学、马尔代夫维拉学院共建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成为首个由高职院校承办的海外汉语中心。在“汉语桥”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中,该校荣获“汉语桥”20年突出贡献奖,成为此次表彰的全球20个机构中,国内的三家获奖单位之一。

需育人才,打造职教出海新样板

湖南大众传媒职院通过“需求锚定—精准供给”的产教对接机制,形成“中文+职业技能”系统化海外办学方案。在教学方式上,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基础的国际学生,学校以“中文+”为内核,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专业研习+交流拓展”的“四位一体”模式,不断优化传媒教育“中文+专业”的课程模块建设。

在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联合马尔代夫当地旅游局、经济发展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人才培养与当地产业需求匹配。目前,该校开设了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网络直播与运营、数字媒体技术等特色专业方向,陆续培养了来自德国、厄瓜多尔、冈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学生近百名,这些国际学生毕业后80%从事媒体相关工作,部分国际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传技更传情,传播中国文化新风尚

“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套数字媒体技术实训方案,并且希望将这些设备以及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标准应用到我们国家电视台的媒体人培训当中。”津巴布韦媒体官员参观该校全媒体实训室时发出感叹并热切地表达了合作意向。

近年来,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承接了16批次商务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发展中国家传媒主题研修班,为各国500余名政府及媒体官员授业;马来西亚籍学生江振维、邱小慧以一曲改编的中国经典民歌《兰花草》荣获湖南省第六届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一等奖;“天地熊猫”中文教学资源包、“熊猫识字”互动游戏等走进世界中文大会;“短视频制作”课程标准、300多课时双语课程、1000多个文化素材的教学系统向海外推广,技术标准成为“通用语言”,传播着中国文化的新风尚。

从联合湖南广电打造《世界看湖南》《桥来桥往》等纪录片全球推广,到承制中非经贸博览会主题宣传片讲述中国故事,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校长贺战兵认为:“职教出海与文化赋能是相辅相成的,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职教出海的题中之义,也更容易实现民心相通、共情共鸣。”

如今,从“汉语桥”的舞台到海外的实训基地,从马尔代夫的汉语课堂到非洲的传媒研修班,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正以职业教育为笔,以文化交流为墨,在国际合作的画卷上续写着属于湖湘的精彩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叶奕 肖毅 王辉

编辑:游丹妮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2/63/152382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