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中学”为目标,通过“中学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芙蓉区融媒体中心、红网长沙站联合推出专题策划,深入区内九所中学,以“五育并举”为主线,全面展现芙蓉教育在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动赋能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鲜活案例和人物故事,呈现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韧性的“芙蓉样本”,与您共同见证——教育的美好,正在发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无体育不学校,无体育不教育。体育,是未成年人人格养成的重要载体,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加强青少年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必不可少。近年来,以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目标,长沙市芙蓉区致力于创新型“体教融合”课程建设与探索,赋能体育教育,让未成年人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以赛促教搭设平台
强健体魄,锤炼精神,方能积极昂扬,不断进取,绽放青春。
今年3月,东雅中学举办高中部第一届羽毛球挑战赛,92名参赛选手通过98场对决,最终角逐出男子组、女子组单打冠军,为赛事画上圆满句号。
在芙蓉区中学,到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田径场上学生们奔跑锻炼,或跳跃或跑步或投掷,身影敏捷灵动;羽毛球馆里运动小将们不停挥舞球拍,时而轻盈吊球,时而奋跃扣杀;篮球训练场里学生们积极拼抢,挡拆防守......平日里,学生参加校园体育运动蔚然成风,一支支体育竞技人才及队伍出类拔萃,走出校门崭露头角。
东雅中学跆拳道队日常训练
近年来,东雅中学跆拳道队共有80余人先后在全国青年、少年跆拳道锦标赛,湖南省校园跆拳道比赛,长沙市青少年U系列跆拳道锦标赛中斩获佳绩,C2302班学生朱柏涵获2025年全国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亚军,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杨佳蕙同学与其老师
2025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的杨佳蕙同学斩获女子U16组200米项目全国冠军,更实现“冠军、一级、破纪录”的三项重要突破;长沙市实验中学2025年获长沙市“足协杯”第四名,湖南省中青赛U13组第四名;湖南师大附中芙蓉中学连续三年获得长沙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评比一等奖;长沙市六中男子篮球队曾获两项全国冠军......
“拿奖不是目的,‘班班齐参与’是核心,‘人人爱运动’是风貌。要让体育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体育教研组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道。
一份份耀眼成绩的背后,不仅源于个人的拼搏与超越,更得益于政府、学校凝结的培育智慧和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让体育与教育真正实现“1+1>2”的育人效应,既锻造竞技尖兵,更塑造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灵魂。
体教融合赋能成长
好的体育教育犹如阳光雨露,既强健体魄,也润泽心灵。2024年10月,长铁一中校长刘虹和学生练习八段锦的一段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刘虹带头示范,不时和学生对八段锦的一招一式交流切磋。“第一次和刘校长近距离接触,原来她这么平易近人,像个大姐姐一样。”在场的学生不禁感慨道。
长铁一中校长带领学生练习八段锦
在刘虹的带领之下 ,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近一年时间,长铁一中将这个名为“校长喊你来运动”的项目逐渐推广到全校。刘虹走进更多的班级,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到排球、羽毛球等运动中。“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不仅在课间积极参与排球、羽毛球等运动,还自发组织了更多的体育活动。”有老师表示:“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让生命焕发积极坚韧的活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参与运动中,找到乐趣,感受集体的温暖力量,培养出积极生活的生命追求。”刘虹表示。
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功夫扇操
毗邻久负盛名的马王堆汉墓,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体育教学别具一格。结合马王堆汉文化特色,学校自编功夫扇、彩带龙,其中功夫扇自编操自2008年首次编排,经多次优化沿用至今,已成为一中马王堆中学的一块招牌。
“学生把中华传统文化具象为体育实践,举手投足间展现曼妙身姿,这不仅是身体力行,还是以美育人的生动表达。”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教师宋占玲说,“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感悟,大大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在芙蓉区,通过积极搭建体育健身平台,创新体育课堂,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节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探索了育人新路径,丰富多样的“每天一节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
人才培养共建生态
游泳是一项体育技能,也是一项生存技能。如何让孩子们在游泳中享受畅快?
芙蓉区共享游泳馆
利用育英小学游泳池、育英西垅小学校舍部分架空层以及芙蓉区实验小学校门口的闲置用地建设恒温游泳馆,芙蓉区完成了全区东、中、西部3个游泳馆的布点。课内时间,每个游泳馆为周边十余所学校提供场馆共享,学生可学习游泳课程。课外三点半以后,场馆向区内学生开放,既为学生就近学会游泳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培养游泳后备人才提供支持。这种场馆资源共享模式,不仅提升了使用效率,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生态。
据悉,芙蓉区创新推出“3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基地校布局,形成了纵向贯通的游泳培养链。区教育局与文旅体局联合颁布《芙蓉区青少年游泳项目强区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基地校布点—课程贯通—升学直通”链条设计,实现“普及有广度、竞技有高度、成长有通道”,为青少年体育人才贯通培养提供“芙蓉模式”。
目前,芙蓉区40所局属中小学,有31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校,18所市级竞技体育人才基地,羽毛球、跆拳道、游泳3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形成全区“校校有体育特色,人人有体育特长”的生动局面。
“通过相同特色项目或学校的横向集结,促进相同特色项目优势互补、优势共建、优势共享,将‘一校一特色’升级至‘区域特色联盟’,这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创新思路,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核驱动。”芙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芙蓉区将继续在场馆建设、课程实施、运营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入探索,大力推进体教融合,让“双减”落地见效,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