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6日讯(通讯员 郑洁滢 陈思 李倩)近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童声筑梦·红音小队”赴常德市石门县星辰艺校开展红色音乐教学社会实践。该团队以吉他、古筝、琵琶三乐器融合教学为特色,通过“乐器实操+历史叙事”的模式,为当地52名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红色美育课程。
教学过程中,团队围绕多首红色经典及民乐曲目,分别开展乐器技法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教学。在琵琶教学中,团队成员以《浏阳河》为例,不仅讲解轮指、扫弦等演奏技法,还融入曲目创作背景及革命精神的讲解,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红色文化。古筝课程选取《春到拉萨》《春到湘江》,在滑音、颤音技巧练习中,同步解析曲目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民族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中练习古筝曲目。
石门县近年来积极推动红色美育与民俗文化融合,但基层乐器类教学资源仍相对匮乏。不少学员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和系统学习民族乐器与红色经典曲目。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奏技巧,还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旨在以器乐教育为媒介,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体验,探索美育赋能红色传承的新路径。“我们将技法训练与历史叙事相结合,是为了让学生不仅学会演奏,更理解曲目背后的精神内涵。”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完善“多种乐器融合+红色文化”教学模式,希望将这样的特色美育课程推广至更多乡村地区,为基层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郑洁滢 陈思 李倩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