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赵垠旭 黄晴 陈凯 程春芳 周到 长沙报道
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专业智慧浇灌希望。8月14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学子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与深切感悟,熔铸于主题曲《湘约·记得》之中。这首饱含深情的青春之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理想抱负与责任担当,成为记录青春奉献、展现专业价值的动人篇章。
《湘约·记得》以艺术化的笔触,勾勒出湘信学子深入三湘大地开展社会实践的鲜活图景。“十指攥住泥土的芬芳”“足尖拨动梯田的波浪”等歌词,真实反映了学子们俯身田间、扎根基层的务实作风。他们不再是象牙塔内的观察者,而是以主人翁姿态积极融入乡村发展进程的实践者。“八拍心跳撞碎旧砖墙”“色块重构屋檐的锋芒”等意象,则象征着青年学子以创新思维与专业技能为古老的乡村注入时代活力。
艺术点亮乡村 专业赋能发展
学院充分发挥艺术设计、数字媒体、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等多学科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精准对接乡村需求。设计赋能:视觉传达、环境设计等专业学生深入村落,运用专业知识参与村容村貌提升、乡村品牌形象打造,以“色块”和“线条”重构乡村美学空间,“烫金名片”正逐渐成形。传媒助力: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用镜头“定格百亩向日葵黄”,记录乡村变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乡村故事,为农产品推广、文旅宣传拓展渠道,“话筒推起潮水的回响”。艺术浸润:音乐表演专业学子将舞台搭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音符抚慰人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黑白琴键敲开晨雾的脸庞”。
知行合一砺才干 山河铭记青春志
“把青春拓印在稻田上,山河记得那些年轻形状。”歌词深刻揭示了实践育人的核心价值。在“三下乡”的广阔舞台上,学子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银线缠绕远山缝补了河床”寓意着他们运用科技知识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麦穗拔节压过秒针声响”见证了他们在田野调查、产业帮扶中的辛勤付出;“每寸热爱都是精准丈量”体现了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与服务热忱。汗水浇灌成长,实践磨砺真知。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厚植了家国情怀,锤炼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意志品质,实现了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的统一。《湘约·记得》所咏唱的,正是这份在沃野乡间淬炼出的青春成长与价值认同。
《湘约·记得》不仅是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曲,更是该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学院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秉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以“借专业之光托起月亮”的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让青春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让“山河记得”更多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足迹与奉献荣光。这曲由青春与责任共同谱写的《湘约·记得》,正是三湘学子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铿锵回声。
来源:红网
作者:赵垠旭 黄晴 陈凯 程春芳 周到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