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合拍的00后·三下乡丨孩子们眼里的衡阳,色彩绘就的故乡

来源:红网 作者:唐炜 编辑:高芹 2025-08-13 18:06:1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炜 衡南报道

作为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的一员,我于近日随团队抵达衡南县三塘镇,准备在当地的联合学校与一群留守儿童共同度过一个月的时光。这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孩子,像一株株扎根乡土却尚未完全读懂脚下土地的小树苗。如何让“家乡”这个地理坐标真正成为他们情感的归宿?

“游于衡阳,所怀者远”课程开展。 姜艳群 摄

我打开精心准备的课件,从南岳衡山的云海松涛讲到船山书院的千年文脉,从石鼓书院的“朱陵洞内诵弦声”讲到衡阳抗战纪念馆。当投影仪亮起衡山祝融峰的日出时,前排的小男孩突然“哇”地叫出声:“那是不是像奶奶说的,神仙住的地方?”他的奶奶住在山脚下的南岳镇;当说到王夫之在船山书院著书立说时,几个孩子抢着举手:“我知道!我读过《船山记》!”;最让我动容的是讲衡阳保卫战时,有个女生小声说:“我爷爷的爸爸当过兵,他总说衡阳人不怕死。”原本素净的教室渐渐被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填满,那些曾经抽象的地名,在孩子们的生活记忆里逐渐显影。原来南岳的云雾曾笼罩过祖辈的茶园,石鼓的钟声曾回荡在父辈的上学路上,抗战的故事就藏在爷爷奶奶的皱纹里。

学生分享他所了解的衡阳。 姜艳群 摄

为了让这份认知更加鲜活,我向孩子们分发衡阳市的地图,让他们自由发挥,将其描绘成他们心中理想的衡阳模样。让我没想到的是,最后呈现在我眼前的不仅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更是一颗颗被深深唤醒的心。他们用稚嫩的画笔和真挚的语言回复我:衡阳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他们情感的归宿。有同学将衡阳涂成满满的红色,他说这是革命烈士的热血染成的;有同学将衡阳涂成绿色,这代表着衡山的苍翠;有同学则用几种颜色的画笔将地图涂成彩色的,她说衡阳是多姿多彩的,她难以用单独一种颜色描绘。

 孩子们所绘制的地图。唐炜 摄

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绘制的地图,眼睛里闪烁着比窗外的阳光更明亮的光芒,我忽然意识到,作为支教老师,我在这堂课上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引导者。当孩子们自豪地展示他们画的衡阳时,我看到的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是对家乡深沉的爱与归属感。他们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衡阳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这份情谊并非源自外界的灌输,也并非仅凭我的讲述所塑造,而是深深根植于他们内心对这片土地的亲身感受与真实体验。

课堂顺利进行。姜艳群 摄

回望这堂特殊的人文地理课,它带给我的震撼远超过我的预期。教育的目的从来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点亮心灵。我们帮助孩子们种下一颗热爱家乡的种子,当某天他们像父母一样走向远方时,这颗种子会在记忆里长成参天大树,让他们无论走多远,都能循着故乡的山川风物,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红网

作者:唐炜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2/57/151984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