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合拍的00后・三下乡丨产业・科技・村落:湖财学子三下乡的莲镇振兴探索

来源:红网 作者:熊思俊 编辑:高芹 2025-08-11 16:16:1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通讯员 熊思俊)近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星辰志愿服务队深入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开展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农庄与乡村院落,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应用、村庄规划与儿童关爱等方面开展调研实践,用专业知识回应乡村需求。

产业振兴:果园里的共富密码

圣峰果业的连片果园中,黄桃、梨子挂满枝头,负责人黄莲花介绍,这片曾经的荒山如今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园”。通过规模化种植与产业链延伸,果园配套餐厅吸纳当地妇女就业,让“种植+加工+就业”的模式落地见效。志愿者们调研发现,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水果的产销闭环,更通过岗位供给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参考。

fc0c217dce15f8ee850553f282c37b7.jpg

果业负责人与志愿者交流创业经验。

科技助农:稻田间的“智慧革命”

金华村的水稻种植基地,成为农业科技应用的展示窗口。村支委张赞向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从品种选育到收割的全流程技术要点,尤其是育苗大棚内的温湿度监控、科学灌溉等技术应用,让传统种植方式焕发新活力。实践观察显示,通过科技手段干预,当地水稻育苗存活率提升4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5%,直观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也让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的具体实践。

负责人为志愿者介绍秧苗的基本情况。

村庄发展:五丰村的破局探索

在五丰村,志愿者们通过座谈与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村庄发展现状。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当地依托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实现集体经济增长,但技术人才短缺、市场渠道狭窄等问题成为发展瓶颈。针对“有机蔬菜销路受限”“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实际问题,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电商平台对接”“村企合作机制”等20余条具体建议,为村庄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3148e3b58d2dea41a7cc0b289986963.jpg

志愿者在五丰村进行入户调研。

入户调研中,村民反映的“水果滞销”“蔬菜收购压价”等问题,让志愿者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更需要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桥梁。

童心守护:课堂上的“双向奔赴”

莲花镇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课堂上,志愿者们聚焦儿童安全与成长需求,开展了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知识讲解,并通过趣味互动游戏提升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活动形成的《儿童安全防护要点》与《互动教学方案》,为乡村儿童关爱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模式,也让志愿者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体会到乡村儿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3f3cffebe2720776ed60b96e05995a7.jpg

志愿者与小朋友进行互动。

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是青年学子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生动课堂。通过实地调研,志愿者们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不仅形成了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成果,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实践性。这种 “从课堂到田间” 的转变,让青年学子在触摸乡村肌理中明晰责任担当,在回应真实需求中锤炼实干本领,而这正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核心意义 —— 让青春在扎根大地中生长,让知识在服务社会中发光。

来源:红网

作者:熊思俊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942/55/151933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服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