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31日讯(通讯员 邱丽欣 绕亦捷)探非遗古韵,传文化薪火。近日,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浏韵非遗队”前往浏阳道官冲,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调研当地非遗项目—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
浏韵非遗队的第一站来到了“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研学馆内详细介绍了浏阳古法造纸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文化价值。队员们了解到,道官冲造纸技艺源于东汉蔡伦造纸术,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以竹子、树皮为原始材料,经过打格、过碱、进坐桶等二十余道工序,最终制成韧劲十足的优质纸张。研学馆内还摆设着不同年代、不同用途的纸品实物,生动呈现了古法造纸的发展脉络。
老师正在为队员们讲解古法造纸技艺。 刘晴 摄
在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中,队员们不仅详细了解了浏阳古法造纸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流程,还深入了解了花草纸的制作技艺。据介绍,花草纸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制造出的纸张,其制造方法是在传统造纸法的方法中,将花、草撒在纸浆里,通过简易的工具,将纸张从中捞起,制成一张精美的花草纸。
随后,浏韵非遗队来到了手工竹纸制作的制作间。队员们被制作手工竹纸的精湛工艺深深吸引。造纸的村民气定神闲地起纸,再轻轻一揭,接着平摊在垫板上,一串动作行云流水。
手工竹纸制作现场。 刘晴 摄
为进一步了解古法手工造纸技艺,队员们采访了古法手工造纸传承人。据传承人黄建洪所说,过去未开发的道官冲村是个空心村,只剩老人留守。而非遗手工造纸吸引了游客们前来旅游、研学,让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非遗古法造纸既让村子重获生机,也让这项传统技艺被更多人知晓,吸引了更多青春力量助力传统造纸手艺发展。
团队成员采访非遗古法造纸传承人现场。 刘晴 摄
古法手工造纸作为一项传统非遗手艺,在产量、质量上都难以与机械工业品竞争。当前,道官冲村的古法手工纸面临销量问题,难以长期延续。黄建洪表示,古法造纸非遗传承的希望,藏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希望有更多青年群体关注传统非遗技艺,让老手艺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坐标。
在乡村振兴中,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非遗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发乡村生产动力的重要资源。然而,单靠村民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将非遗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采访中提到,很多回乡创业的村民原本是农民和在外打工,靠着多年积蓄回乡发展民宿和小型产业,经验不足、资金有限等问题都难以推动非遗大规模的发展。
因此,要实现非遗和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政府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资金、政策、平台的扶持,都是推动非遗,助力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村民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才会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通过此次采访,浏韵非遗队的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到这一项技艺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这不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了非遗的独特魅力,还坚定了他们弘扬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决心。
来源:原创
作者:邱丽欣 绕亦捷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