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诗耕礼行”实践团在秧田村农家书屋老宅“三志堂”活动现场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实习生 赵垠旭 浏阳报道
如今的三湘四水,村村有书屋。在浏阳沙市镇秧田村,被誉为“博士村”的耕读传统与湖南农家书屋的书香气息相得益彰。近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诗耕礼行”实践团聚焦中华文脉传承,依托湖南农家书屋丰富资源,构建“田间—云端”传播桥梁,让耕读故事随书香传播更远,续写文脉传承的青春篇章。
秧田村农家书屋,扎根“三志堂”老宅,传承“勤耕苦读、家国受益”家风,坐拥1.5万余册图书,更承载博士村的文脉厚度。实践团以书屋为窗,走访乡贤、翻阅村志,解码耕读基因:从古籍里的农耕智慧,到28位博士的求学口述,挖掘“耕为基、读为魂”的传承密码,为推广筑牢文化根基。
“诗耕礼行”实践团开展“秧田书香·耕读传家”主题活动现场。
实践团推动“书屋资源+本土实践”双向融合:线下,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秧田书香·耕读传家”主题活动,用书屋的农技书籍指导稻田实践,借博士故事分享会传递治学精神;线上,发起短视频推广计划,将书屋活动、村民阅读场景制作成短视频,让湖南农家书屋的“秧田样本”,成为文脉传承的传播名片。
推广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让书屋“自我造血”。团队将“耕读传家”系列活动打造成IP,设计统一视觉标识,推出“书香家庭评选”等特色项目,联动村文明实践站,吸引周边村镇参与,扩大书屋辐射力;培训村民成为“书屋传播官”,教他们用手机拍摄、剪辑,鼓励村民自发记录书屋故事,让“最美书屋”的传播,真正扎根乡土、持续生长。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赵垠旭
编辑:高芹
本文为教育服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