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职院与益阳市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艾金龙在益阳职院生物技术推广中心智能温室为学生上生产实践课。(本文图片均由益阳职院宣传统战部提供)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进科技创新行动、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此中要义。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
脱胎于益阳农校、益阳工贸学校的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自带“农”字基因,具备涉农人才培养、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天然条件,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如何将突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近年来,益阳职院牢“耕”基、汲营养、扎深根,在广阔的田野培育出人才的鲜艳之花、丰硕之果。
【牢“耕”基】创建省内唯一智慧农业专业群、成立省内首个乡村振兴学院
在湖南,提及现代农业,绕不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内唯一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益阳。
爱农强农的益阳职院,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如磐、步履铿锵——
2018年,创建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群和省内唯一的智慧农业专业群,培养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2019年,成立全省高校首家直播电商创新创业基地“农播汇”大学生直播基地,通过直播带货搭建展销平台、开展销售培训等方式,打出消费助农“组合拳”。
2022年,成立省内高校第一个乡村振兴学院——益阳乡村振兴学院,致力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益阳职院逐步构建完善由农产品种植加工、质量检测、农产品电商销售等10余个专业组成的智慧农业专业群和农村电商专业群,以“农产品智慧生产、智慧加工、智慧检测、电商销售”赋能益阳一县一特一二三产业运行。2021年,该校创新探索完善“双导师(校企)三主体(学校、园区、村镇)四结合(教产、教研、教创、教赛)”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输送智慧大农业技术技能人才4500余人,两个专业群分别入围湖南省首批楚怡高水平专业群。
由益阳职院在校大学生担任的“农播汇”428名主播,先后参加3届“南县小龙虾网络直播节”,直播带货助力县域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创作原创作品1000多个,总销售额69.1万元。学校对口帮扶村大塘村、长茅仑村,通过消费帮扶为当地农民创收700余万元,争取项目资金2400余万元。
【汲营养】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布局未来、创造未来、竞争未来。
“三农”新质生产力从哪里来?重点是培育新产业,核心突破点在科技创新。
3月22日,益阳职院与益阳市农业科学院签订院校战略合作协议,并互授“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牌匾。
这是一次为农、强农、兴农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
益阳职院的农业科研能力在同类院校中有较强竞争力。近几年立项了省市级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小荷人才等项目,承担了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项目共8项,2024年立项了3个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该校建立了涉及种植、养殖、农机、电商、文旅等多个领域科研人才库,以试点项目为引领组织力量赴广大农村开展技术帮扶,并创办全省第一个乡村振兴领域学报《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
益阳市农业科学院是益阳市唯一一家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农业科研单位,1978年以来聚焦益阳农业产业技术瓶颈,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励104项,审定农作物、畜禽新品种23个,为益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出了重大贡献,引领推动了益阳现代农业发展。
今后,双方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业职业教育及人才培训工作,共同推进农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合作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共同进行科研工作、学术交流、人员互派、学生实习等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益阳职院多头并进。
该校正在柔性引进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教授,申报市级专家工作站项目;以刘学军专家工作站为基础组建专家团队,扎根桃江竹产业,共同开展生物肥料研发;持续推进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种业赋能乡村振兴就业实践基地等多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农业农村部南方智能育秧(苗)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多功能动力平台工程研究中心;针对大通湖区水环境的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科研攻关和工程示范工作……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益阳职院涉农板块近年共50余人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其中国赛三等奖1项。师生共同承担省市级课题7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
【扎深根】厚植学生爱乡情怀,组织百师进百村
助力乡村振兴,必须知乡、爱乡、建乡、守乡。
益阳职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楚怡耕读为抓手,将楚怡精神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耕读文化的魅力,体验楚怡精神的内涵,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乡村振兴伟业的“爱乡人”。
该校用好理论基础、专业实践、网络思政三类育人课堂,打造“耕读文化节”“意韵茶香”茶文化活动、“茶·廉文化大讲堂暨非遗进校园”活动、楚怡读书行动和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感受到农耕文化、楚怡精神的魅力和价值,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益阳职院还通过社会服务思政教育厚植“三农”情怀,将湖湘农耕文明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至目前已组织56支师生党员团队聚焦楚怡耕读思政教育体系,设计和推进系列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厚植学生爱农为农情怀,深入全市50余个乡村驻村帮扶,帮扶时间达348天,行程共计27800公里。
毕业生中,种植能手张赛强、传媒能手唐宏清等人在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黑色康养食材产业链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至2023年,黑玉米、黑辣椒等农作物种植面积14000多亩,带动返乡创业2000余人,种植户亩均年增收3000多元。
学生爱乡村,教师进百村。
2022年6月8日,在益阳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和团市委的支持下,益阳职院启动“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打造益阳乡村振兴理论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科技研发基地、社会服务基地、文化传承基地、生态文明实践基地。
两年下来,硕果累累:500多个鲜活案例融入培训课程,开设22类社会培训班,培训25000余人次,挖掘培养500余名乡村创业领头雁;现代农业学院院长艾金龙团队自制全流程的小龙虾生态养殖培训课程,研究“育养分区”的科学养殖方法,小龙虾体重从平均25克增长到35克,上市时间也拉长;教师肖淑媛团队针对桃江笋竹产业,开发笋用林精制有机肥,成果服务6万亩竹林,助力带动4万余农民投身竹笋产业,促进解决1.2万余个就业岗位……
益阳职院“百师进百村”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安化梅城特色种养项目连续获评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学校获评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近些年三次获评省派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派出单位。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邢玲 洪捷 李杏
编辑:杨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