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打一个好记又好写 这届小学新生流行取名带个“一”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王颖 编辑:杨雁霞 2024-09-06 11:19:54
时刻新闻
—分享—

“2024级东南大学新生报到,来了22个‘子(梓、紫)涵’”的消息,在开学季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那么,今年南京小学一年级新生名字又流行什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南京部分学校了解到,今年新生取名字流行“一”,主打一个简单,好记又好写。此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中还有一些很特别的姓氏,由朔逍、宛秋、公维肖、拾志豪、独昕霖……你听过几个?

“一”成这届小学新生取名热词

樊一晗、王一夫、邓恒一、方一澄、汤一苒、韦一杭、伍一晗、王一朵、李一诺、金璇一、蔡一晨、卢一菲、黄卓一、丁一笑……“我发现今年的新生家长喜欢用‘一’取名,简单好写,考试写名字还节省时间。”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一年级的年级主任王靓一口气给记者报了14个带“一”的同学名字,“全年级有600多名新生,叫‘zi涵’的只有一个人,‘梓’‘涵’确实没有那么热了。”

南外雨花国际学校有位一年级新生,名叫“熊家滎(xng)”。孩子妈妈许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中医,孩子名字跟中医穴位相关。“滎”为古时候“五输穴”之一,意思是经脉之气到达滎穴时,已慢慢形成小小的气流。“滎主身热”,流经滎穴的气流虽小,但这个穴位可以治疗热证,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另外,“滎”字为上下结构,上为二火,下为一水,是取自阴阳五行中水火既济之意,希望熊家滎同学在成长中身心和谐。

双胞胎谐音“不离不弃”

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小一年级新生中有一对双胞胎,名字叫“钱莫黎”“钱莫启”。

双胞胎的妈妈柏女士告诉记者,兄弟俩的名字谐音是“莫离莫弃”。“孩子7个多月的时候,弟弟胎盘发育不好,情况比较危险,为了保住弟弟,我们提前剖腹产。出生后,弟弟住保温箱住了一个多月,哥哥也住了20多天。兄弟俩的名字一方面表达父母对他们的不离不弃,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两人能够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南京江北新实还有一位新生秦浥尘,取自古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很有意境。秦浥尘爸爸告诉记者,希望孩子可以像朝雨浥湿轻尘一样,一点一点温和地成长,去旧迎新、青出于蓝。同时秦浥尘谐音情义诚,希望他有情有义,做一个真诚的人。

特别关注 由朔逍、独昕霖、拾志豪……来报到啦

由朔逍、宛秋、公维肖、拾志豪、独昕霖……记者了解到,今年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新生名字中出现了一些特别的姓名,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听到。

宛秋妈妈告诉记者:“我家宝贝随我姓宛,爸爸姓邱,所以给宝贝取了个谐音字‘秋’,跟‘晚秋’正好谐音。当时觉得这个名字一是容易让人记住,二是感觉名字也比较有意境。”

由朔逍妈妈表示,“因为孩子的姓氏是自由的由,就希望孩子能够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同时充满朝气与活力,因此选了‘朔’和‘逍’。‘逍’放在后面,与姓氏呼应,‘朔’放在中间,全名寓意始终快乐,保持希望和朝气。”

独昕霖妈妈告诉记者,“独”这个姓氏起源于北魏鲜卑独孤部落,以部落命名为“独孤”氏。历史上独孤家族出过四位皇后,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独孤姓简化为“独”字或刘字。“昕,日将出也,寓意美好光明的品德,性格善良阳光,未来光明。霖,雨字下是两个“木”字,孩子姐姐小名叫“木子”,寓意着姐妹俩像两棵小树木一样,在阳光和雨水滋润下健康成长,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参天大树。”

公维肖爸爸则介绍,“公”姓源于上古周朝时期,鲁国的君主鲁定公,两个侄儿一个叫衍一个叫为,封为公爵,称为公衍、公为。“公”其实是当时封的爵号,公衍、公为的后代就以祖上爵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公。“衍”和“为”也成了家谱里规定的两代辈分,家谱中规定的辈分循环使用,“为”后来也演绎成了“维”。“我家先有的姐姐,比弟弟大6岁,按照家谱只取单名妙字,叫公维妙。弟弟出生之后就叫公维肖。维妙维肖也同惟妙惟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美好寓意的传达。”

拾志豪妈妈告诉记者,拾姓,明太祖朱元璋赐姓。拾姓后人世居江苏徐州拾屯至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包括海外华人中的拾姓均出于此。给孩子取名志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志气豪迈、豪爽坦荡的男子汉。

老师观点 意境优美的名字让人印象深刻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学工处副主任潘虹表示,一般来说,有三种名字给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意境优美,例如宛秋,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瞬间脑子里就闪出歌曲《晚秋》的旋律。今年新生中,还有知微、云汐、妙青,让人读起来就有曼妙画面;第二是简洁直观,取名三个字的家庭占大多数,偶尔出现的两个字名字,如果意思简洁、愿景美好的话,能让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苑璟;第三是姓氏罕见,比如今年学生姓名中出现了拾、独、皮、糜、咸,老师会觉得好奇,愿意去读。

“姓名不仅是个体的标识,更是伴随一生的符号。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大部分中国家庭都非常重视为孩子起名这件事,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与祝福。作为老师来说,还是希望家长尽量避免生僻字和难读字。如:铱、珵、杺、銤等。”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王颖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