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校 | 湖南水电职院:“溪水模式”培养全能型“大禹工匠”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海朋 曾拥璇 黄舒婷 谢博毅 李林锡 编辑:朱婷劼 2023-11-30 17:10:5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为更好地展现湖南教育成果,红网特别策划推出《探校》系列栏目,时小政走进身边的好学校,与校长对话,同师生交流,讲述湖南教育故事,展现学校风采特色,记录湖南教育发展。

主持人:百闻不如一“探”,我是校探“时小政”。在湖南长沙,有一所学校在建校的40多年时间里,以培养优秀水利人才为已任,每年向水利战线输送上千人以上,可以说是为湖南水利系统基层人才培养贡献了“半壁江山”,这所学校就是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水利类公办普通高校。学校开设专业30个,现有全日制学生1万多人。目前,学校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溪水模式”,培养基层全能型“大禹工匠”成果丰硕。

“承大禹精神,育时代工匠”,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培养“大禹工匠”?什么又是“溪水模式”?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湖南水电职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付亮:“溪水模式”是为了在水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增强岗位针对性和适配性,满足基层水利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从而提出的。学院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 “细水润心”的水利育人新方式,打造了“溪水课堂”。

主持人:为了满足基层水利单位和企业“专技多艺”的人才需求,学院采取“以需定教”“应水适岗”,根据学生需求、企业需求、行业水安全战略,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涉水特色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升学生适应水利岗位需求的通用基础和专业能力,可以说是为学生“量体裁衣”,为基层水利单位和企业“量身定制”。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学院的“水利水电施工安全体验馆”,场馆利用虚拟现实、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重点打造安全生产各个区域。通过实景展示、VR模拟、VR沉浸式体验、AR 交互、模拟作业等,实现熟悉真实水利施工场景的目的。水利水电施工安全体验馆,满足了老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探索以实际水利工程施工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除了改革课堂方法与手段,“溪水模式”在重置学生评价体系上也亮出了“高招”。

湖南水电职院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妍:我们采取的是“数字赋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学生数字化全过程成长档案。应用“智定角色、智动考评”智慧评价数字管理平台实施“数字评技”。同时建立数字化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实时采集学生课外活动数据,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画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主持人:培养“大禹工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大禹情怀”非常重要。学院通过水利文化的熏染、水利特色校园风景的浸润和涉水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深化水利精神,涵养大禹情怀。

湖南水电职院水利工程特岗专业学生 周梦婷:两年的水校生活和学习,我知晓了在悠久治水史中,大禹父子治水、李冰父子筑都江堰、秦人开郑国渠和灵渠等,孕育了大禹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

湖南水电职院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 丁佳轩:我从大一开始做志愿者服务已经两年半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我见证了“湘水行者”团队的发展壮大。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只有切身的参与到保护它的过程中才更有幸福感,我将继续以一个传承者的身份将我们“湘水行者”团队节水、爱水、护水的优秀品德发扬下去。

主持人:7年实践,“溪水模式”参与教师300余人,受益学生2万余人。持续培养和输入适岗人才激发了基层水利活力,育一个人才,护一方水土,“溪水模式”的美好愿景也在不断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海朋 曾拥璇 黄舒婷 谢博毅 李林锡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755/74/133123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