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任教师如何站稳讲台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靳晓燕 编辑:朱婷劼 2023-04-06 09:58:35
时刻新闻
—分享—

“初登讲台,很紧张,再加上教室后面坐了很多领导和老师,之前备课所做的准备在大脑中瞬间消失,一时还不能适应这样的上课方式。”这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的王瑜老师第一次上课时的情形。

在新教师身份转变期,一些紧张与不适实属正常。“刚毕业的学生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虽然身份转变,但是他(她)未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难免会出现很多不适应。”北京市育英学校高中学部副校长吴波澜坦言,10年时间,自己已从一名新任教师成长为一名高级教师。

近年来,新课标修订、“双减”“新高考”改革等教育政策的变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教师的教学管理、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给青年教师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新任教师如何跨越个人心理、教学工作和学校组织环境等方面的现实困境,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度过这个转变期成长起来呢?

1、站上讲台,尽快完成身份转换

入职阶段(通常指0—3年)是一位新教师从大学毕业生到成熟教师的过渡阶段,面对充满变数的课堂情境、有待熟悉的工作环境,新教师不可避免感到压力。

“为显得老成,开家长会前,会专门穿上职业装;遇到问题容易急,上火,嘴巴常会起泡;遇到有的学生不守纪律,明知故犯,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和学生的距离感怎么把握。”吴波澜讲述自己的经历。

专家总结,新教师在开启教师生涯之时,常会遇到的现实问题有:教材不熟,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处理班级偶发事件而不知所措;担心难以适应与家长、学生等之间的人际关系,无法建立信任等。

面对随时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在开启教师生涯之始,新教师该如何应对?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宋萑教授告诉记者,教师职初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周期的相关理论,新教师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满足专业发展结构中的最低要求即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存”技能,重点是要尽快完成身份的转变。

在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看来,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能把课上好,就能在家长和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也能增强个人的专业自信。在把握学情时多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关爱,也就能减少一些学生的纪律问题。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是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的重要工作。王瑜一入职,就在市区教师发展中心统筹下,加入到新教师培训中。学校也成立了新教师成长联盟工作坊,为新教师量身定制了“成长1+N”师带徒校本研修计划。在师傅们的引领下,王瑜的课堂逐渐褪去了职初的青涩;北京教育科学院附属石景山学校教师黄丽进入市、区、校联合的新教师培养基地项目,从专家老师们身上学习新教师成长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班级管理技巧;北航附小昌平学校教师陈欣欣在上课之余,加入教师培训中去,反复观摩优质课堂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课后及时反思改进,在不断思考实践中攻克难题。

“年轻教师是在实践、学习和反思三者的结合中成长起来的。”北京教科院副研究员冉乃彦说,正是在反反复复的实践、学习和反思过程中,年轻教师得以练好基本功,掌握基本功。

2、站稳讲台,抓住变化之中的不变

“这几年教育改革的大事,我全赶上了——新课标修订、“双减”政策出台等。”刚刚入职一个月,王瑜就感受到了压力。“再加上疫情,线上跟线下教学模式的切换以及副班主任工作,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

的确,新任教师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多重变化。

“知识传递的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互动’;一些机构、学校研发了‘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名师线上直播教学+线下辅导老师服务,‘共享名师’成为可能,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也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要求教师能够探索参与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探索翻转课堂,积极研发网上课程,参与线上教学尤其是要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互融合等,教师还需具备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宋萑表示,不断变化的环境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颠覆着传统的学习过程。

“国家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要和家长加强沟通,这也对新教师提出挑战,要努力提高专业能力素质来应对困难和挑战。”邸磊补充。

冉乃彦常常会提起自己的几何老师。“上课从来不带圆规和三角尺,画几何图形全凭自己的一只手,横平竖直自不待说,最妙的是画圆。一挥手,一个标准的圆圈就出现在黑板上。”

这就是能力的体现。冉乃彦认为,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外,还需要具备教育专业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对教学情况的感知、理解、判断、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

无论面对怎样的问题,吴波澜清楚,一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佩服或者说让学生心服口服,专业能力非常重要。

现在和学生处于一种怎样的关系?“介于严和温柔之间,学生们说这是温柔的坚定。”吴波澜感觉。曾经的难题在实践中一一化解,她已摸索出自己的解决之法。

在不断努力和反复试讲之下,王瑜也变得更加自信。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她来说,刚踏上讲台时不知道该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甚至有时候上课会讲偏。但她知难而上,没有退缩,在北京市新任教师“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市级一等奖。

宋萑表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教师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人”的主体性、独一性和价值性在也越来越得到凸显。宋萑表示,教师要善于抓住变化之中的“不变”,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重构自己的专业能力体系,增强自身专业认同和专业情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拥抱和迎接这些新变化和新挑战。

3、站好讲台,需要专业的支持和引领

成悦所在的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位于房山区西南角,是一所乡村学校。这份工作让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可以影响到学生,初尝了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获得成绩时的喜悦和满足。”

“学校有‘师徒结对’传帮带计划,跟随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我的教学在模仿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成悦说,学校每学期开展校级公开课,积极鼓励新任教师参与,脱颖而出的教师会被推荐参加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

“‘师徒制’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冉乃彦说。

“师徒制”是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合作的形式,通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传、帮、带”,引领和指导新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是一种目标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很强的培养模式。

“新教师在入职初期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如果没有系统的带教,在专业发展上会走不少弯路。”宋萑表示,现在学界越来越关注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教师教育者专业性问题,强调教师教育者要理解把握好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即“学教”,更要通过多元的方式来传授教学以帮助教师学会教学——即“教教”。因此,在未来师徒带教制度中,更需要关注指导教师“学教”理解和“教教”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引领。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专门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管理部门。宋萑建议,学校可整合教研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设置专门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新教师入职培训和管理工作;同时,学校也应关注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给予新教师充分的鼓励,营造良好的“师师互助”的校园文化,发挥好组织激励的作用。

新教师阶段对于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初始阶段的经验积累、形成的心智模式、自我效能以及职业认同等因素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调和底色。宋萑表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政府、学校、教研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区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新教师应对入职初期面临的压力,促进其专业发展。(记者 靳晓燕)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靳晓燕

编辑:朱婷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