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市攸县第三中学校长李建春:教育,是慢慢生长

来源:红网-十几岁频道 作者:彭美琳 白洁 编辑:韩阳 2022-11-18 10:35:34
时刻新闻
—分享—

QQ截图20221117164752.jpg

《十几岁》杂志记者 彭美琳 白洁 攸县报道

株洲市攸县东部的酒埠江镇,酒仙湖的水波光潋滟,缓缓流淌。这里山川秀美,古树参天。攸县第三中学,就坐落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这片土地滋养出来的人拥有可贵的品质:他们不疾不徐,耐心地将生活的枝蔓,长成舒展的姿态。

攸县第三中学校长李建春无疑也是其中一员。他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远行求学,归来后,又在这里教书育人。

从教三十多年,李建春长成了一棵树,深深地扎根在此。他是攸县“十佳校长”。常常有人问他,乡村教育该怎么办?李建春笑道:“教育啊,是让学生慢慢生长。”

抓住时间的生长

李建春教生物,曾是株洲市第四届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

他是典型的理科生,敏于行,更愿意用直接的行动和直观的形象来解释知识。有一堂课,他给学生讲“蘑菇”。讲到蘑菇的基本结构单位“菌丝”时,李建春犯了难。菌丝只在蘑菇的生长过程中可见,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这该怎么讲呢?课本上倒是有图,但那不过是一张抽象的照片,只能给人模糊的印象。

李建春决定让学生亲眼看看菌丝。

他打听到隔壁乡镇有人养蘑菇,便兴冲冲地前往。乡路难行,他风尘仆仆,一路捧回了蘑菇的培养基。他把“种子”放在烧杯里,耐心地等待着……

半个月后,学生们透过烧杯壁看见了菌丝的模样:无数根纤细的白丝线由一个点发散出来,密密麻麻地结成一张网。时间,让生命的成长清晰可见。

形象而生动的实验教学,震撼了学生。他又将课本上的知识升华到人生的道理。他经常与师生交流:“再复杂的事物,也有一个简单的开始,不要小看每一天的努力。”

他自己便是这样走过来的。少时求学,李建春踩着一辆旧单车往返乡间,两点一线,虽然苦,但心里踏实。后来,他走的路越来越远,可他始终像那菌丝一般,抓住时间的索,奋力向上生长。

遵循少年的天性

李建春是个“接地气”的校长。学生喜欢的东西,他经常接触;学生平时聊起什么话题,他总能接上。

因为和学生走得近,李建春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也乐于接受这位“大朋友”给的建议。李建春说,他也当过学生,无论哪个年代的学生,都逃不脱看小说、玩游戏的诱惑。比起严令禁止,他更愿意善意引导。

在引导的过程中,李建春花了不少心思。十几岁的孩子,精力旺盛,又爱冒险。他们在攸河边长大,天生就对水有亲近感。这曾给学校埋下了安全隐患。

李建春和老校长想了许多办法,他们既不想抹杀学生的活力,又希望确保他们的安全。于是,学校因势利导,请来专业教练,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成特长。就这样,后来闻名全省的“攸县三中水校”应运而生。

在学校,这些专门从事水上运动的孩子被称为“水校生”。他们在校的时间,一半用来搞训练,一半用来学文化。李建春担任校长后,为水校生的成长营造了更好的环境。学校新建了水校教学楼、宿舍,修缮了操场,方便他们的学习训练与日常生活。

攸县第三中学位于酒埠江腹地,群山环绕。水校生每天从学校出发,跑上三公里,跑进更深的库区,才开始正式训练。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在深山库区里奔跑的孩子,连续七年在省级运动会的水上项目中总分排名第一。

脚踏实地的成长

李建春常和老师们聊起学校的未来,他没想过学校可以成为“顶尖牛校”,也不热衷那些时髦的理念。对于学生的未来,他只有一个朴素的目标:学会生存,愿意奋斗,服务社会。

他的教育思想,是朴素的,实在的,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鲜泥土的气息。

攸县第三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乡镇。父母在外务工,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学校。李建春知道,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他不敢懈怠。

好高骛远是行不通的,李建春鼓励学生先学会生存。农村的学习环境相对闭塞,学生常常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为此,李建春想尽办法为他们谋出路。

在他的推动下,“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攸县第三中学开始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在学生面前缓缓展开。在这堂课上,学生们知道自己也可以为自己选择未来的路。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冲刺高考,进入高校深造;基础差一点的,可以往定向生方向努力,选择教育、医学、农学等学科,学成后反哺家乡,回报桑梓。

李建春不放弃每一个人,他努力地点亮了这群山村少年眼中的光。在他看来,教育一直是一件朴素的事:学生展翅高飞,老师在原地守望。美好的教育,就在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中,慢慢长出来了。

来源:红网-十几岁频道

作者:彭美琳 白洁

编辑:韩阳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655/52/120605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