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在“双减”中的主要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谭仕荣 编辑:莫夏倩 2021-10-08 15:09:4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大举措,既是国之大政、也是民心所向。“双减”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更是举足轻重。

但是,当前一些学校在“双减”政策面前比较茫然,主要表现为三点。观望、等待。没有认识到国家实施“双减”的决心和意志,仍在一边看风向,一边等待上级部门的指示。被动应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双减”的重要性,认为学生课业负担年年减,年年重,本次“双减”可能又是一阵风。表面敷衍。没有认识到“双减”是一场深入的教育革命,只是在口头上落实,而行动上却没有一点新意,穿着新鞋走老路。很显然,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那么,学校在落实“双减”中到底能做和必须做好哪些工作呢?

全面革新教育理念

“双减”能否取得实效、实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理念的正本清源。当前,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之所以这么重,根源在于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和对升学率的膜拜。如果不能破除“分数至上”的功利目标,“双减”将很可能成为表面文章,成为“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首先,校长的办学理念要迅速重构。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在“双减”政策下,校长要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思想,坚定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升迁所扰,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五育并举”不动摇,着眼长远,潜心育人。其次,教师的育人理念要迅速跟进。学校不仅要组织教师认识学习“双减”的政策文件,明确相关要求,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教师认识到“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深层意义,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不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给学生排队,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最后,家长的育儿理念要迅速转变。学生的过重负担大多来源于家长的“考分”焦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孩子考的分数高一些,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抢先一步”“多学一点”,于是就到校外培训班提前学、反复学,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学校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这种“无效”培训的危害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尊重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高度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着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主渠道。但教学不只是文化类学科教学,而应是全部课程教学。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考什么才教什么,随意增加学科类课程课时,压减音、体、美等术科类课程课时;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勾结”,导致“课内不教课外教”的怪现象。要落实“双减”政策并取得实效,学校必须抓住教学这个根本,做实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要改革教学理念,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要坚决破除“为考而教”的积弊,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当前,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按要求开足课时,更重要的是发挥“育”的作用,不断增强劳动意识,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未来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只会机械做题的人根本无法应对或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强大的创新能力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致胜力量。因此,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学生本人,都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探究式、启发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科学民主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改革教师评价,推动政策落地。评价是指挥棒,学校要改革对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价办法,不能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实绩的依据,而应全面监督教师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做到应教尽教、因材施教;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积极探索最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着力加强作业管理

目前,学生作业存在一些乱象,主要表现在四点。作业量较多。不仅单科作业量超标,而且学科之间缺乏统筹,导致学生普遍难以完成,已严重影响学生休息、睡眠,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作业质量不高。作业形式单一,存在大量重复作业、惩罚性作业等无效作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批改不多。大多是学生互批或家长代批,作业效果不佳。存在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布置和完成作业现象,伤害学生的视力。因此,要健全管理制度,统筹作业管理。严格按“双减”要求,控制作业数量,要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对学生作业进行统筹,有效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并建立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系列作业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作业的全流程管理。要构建教研体系,优化作业设计。作业一直是教研的薄弱环节。年级组、学科组要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讨,增强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师教学能力和绩效考核内容,经常性开展作业设计竞赛和优秀作业展示活动,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要提高作业质量,强化作业育人。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以锤炼学生的品质,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战胜困难并享受攻坚克难后获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校、教师要注重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通过布置科学、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锻炼品格,更加爱学习、会学习。

创新实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是让学生学习活动回归校园的核心举措。近年来,有许多地方和学校对课后服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好课后服务这篇大文章。要健全服务体系,更好服务社会。课后服务的最初因由是为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未下班不能按时接的“三点半”难题,因此课后服务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但同时间接服务家长。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切实了解家长的需求,让学校的课后服务体系与家长的需求无缝对接。学校要精心实施教师“弹性上下班制”,既保证学校实施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又保障教师合法的休息权利。要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虽然“双减”文件有规定,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从而减轻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和精力负担,但学校不能以此作为课后服务的全部。学校应根据学校的校情、教情实际,充分利用线上免费学习资源和校外优质资源,科学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使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的活动序列化、系列化、个性化,将课后服务作为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发展、优势发展的重要阵地。要加强服务保障,形成长效机制。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和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课后服务项目,尽可能降低课后服务成本。要构建合理的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尽可能地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严格规范课后服务收费行为,加强费用收支管理,禁止以课后服务为名乱收费、滥收费。

切实加强教师管理

教师始终是学校发展最关键的力量。“双减”文件中直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多,但很多工作都要通过教师来落实,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自觉参与到“双减”工作中来,在“双减”中提高自己,成就自己。要强化职业使命,引导教师做到忠诚有担当。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向来都是甘于奉献的模范。在“双减”政策下,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目标都集中指向“减负增效”,都需要教师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的待遇不见得会有显著的增加,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引导教师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甘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新时代“园丁”。要强化主业主责,引导教师积极教书育人。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任务,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引导教师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要严格监督管理,引导教师守住职业底线。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负面清单,划定职业“红线”,切实防止敷衍塞责行为,坚决杜绝“课内不讲课外讲”和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课行为。严肃查处触碰红线的人和事,让教师自觉成为落实“双减”的先锋模范。

大力改进家长教育

家长在“双减”工作中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双减”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实现预期目标,家长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次“双减”,国家从供给端出手重拳整治学科类培训机构,但处在需求端的家长不一定能够理解并积极配合。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功利观念”控制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抢跑文化”左右家长的教育消费行为,“剧场效应”消费家长的精力钱财。必须加强和改进家长教育,让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尊重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理解并支持落实“双减”政策措施。要加强阵地建设。每所学校都要办好家长学校,并在人、财、物等方面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转。校长应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家长学校的运行。家长学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学校、学生、家长等实际,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要确保教育实效。学校不能将家长学校搞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摆设,更不能让家长学校成为学校违规收费的幌子。要通过专业的讲座、研讨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向家长普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知识,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要加强家校互动。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建立健全学生信息通报制度,保证学生信息能够及时有效沟通,让学校和家长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从而提高育人成效。

总之,“双减”政策落地,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积极主导,学校必须主动作为,大胆作为,让学生学习活动更好更快回归校园,真正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

(作者单位:株洲市教育局)

来源:红网

作者:谭仕荣

编辑:莫夏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646554/90/102709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