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神之光点亮学子梦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程放军 石祯专 潘晓晴 编辑:吕周阳 2021-12-20 09:27:49
时刻新闻
—分享—

  周光召院士捐赠给宁乡一中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石祯专摄

周光召院士捐赠给宁乡一中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石祯专摄

宝贝档案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周光召名列其中)予以表彰,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于2003年12月7日将这枚奖章赠予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宁乡一中”),希望年轻一代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宝物故事

走进宁乡一中,记者看见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两弹一星”精神字幕和23位科技专家影像。往右走就是校体育馆,现任校长欧阳才就是当年在这里从周光召手中接过了这枚沉甸甸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2月17日,他与记者一起回忆当年捐赠情景,一边带记者走上办公楼四楼,“周光召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陈列室”牌匾映入眼帘。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学校的镇校之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周光召院士于2003年捐赠给我校的,希望我们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陈列室内,宁乡一中思政教师尹淼手捧金灿灿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向高三781班、783班的学生代表介绍。

探宝:母盼儿寄军功章 周老功勋奖章献家乡

“我们的镇校之宝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同学问。尹淼娓娓道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径8厘米,用纯度为99.9%黄金铸造,重515克,配有绶带。奖章图案由五星、长城、橄榄枝和光芒线组成:五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既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又象征着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国防;橄榄枝则表明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两弹一星’的内容体现在钛金背板上,原子弹爆炸蘑菇云、火箭发射架、东方红一号卫星和研制人员欢呼雀跃的组合场面,将奖章与背板图案自然融为一体。”一问一答中,大家对宝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周光召1929年5月出生于宁乡双江口镇,195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研究核物理学。1957年至1961年在莫斯科从事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并崭露头角。”尹淼指着墙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图片,接着说,“当接到祖国召唤之后,周光召毅然回国,在西北大戈壁隐姓埋名数十年,为我国成功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是学习小语种的,查阅过一些俄文资料,周光召当时放弃已有成就回国,这种为国奉献的精神非常伟大。”探宝现场,高三学子姚子轩为之感叹。“我了解到周光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体现出的对苏联权威数据的质疑求真精神,也应该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张蓉同学补充道。

“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尹淼说,“把个人的前途跟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人民放在心上,舍小我才能成大我。”

“周光召为何将代表自己至高荣誉的奖章捐给宁乡一中?”欧阳才给同学们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一农村妇女送儿子去当兵,在车站分别时,儿子问母亲:“我去部队当兵以后,买一样什么东西送给您?”母亲说:“我别的都不要,你把军功章寄回来就好。”在2003年12月7日举行的捐赠仪式上,周光召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代表的是几十万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经过长期奋斗的结果,对科研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沉甸甸的荣誉,于我而言,就是我的军功章。与其将奖章自己收藏,不如将其赠给一个单位,鼓励后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出贡献。”

当时,周老说,他很小就离开了故土宁乡,而宁乡一中的学子也感动了他,所以决定将奖章献给家乡。演讲最后,他勉励宁乡一中学子:“再过几十年,在今天的演讲台上,一定会有在座的校友向未来的同学们汇报你们为振兴中华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当时现场3000多名师生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记者有幸见证了当年的捐赠仪式,虽然已过去了18年,但周老的深情期望言犹在耳。

传宝:弘扬精神,助力中国航天员早日踏上月球

从陈列室出来,尹淼带领记者经周光召铜像走廊,步入学校励志园。园内矗立着一尊周光召院士手捧“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赠勋石像。

“周光召爷爷将功勋奖章捐赠给我们学校,就是想将‘两弹一星’精神传递给下一代。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生物科学家。去年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合作发明了一个清理泥沙的装置,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杨馥祯同学说,励志园也是同学们经常汲取能量的地方。

在欧阳才看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对师生而言,具有非常强大的激励作用。他告诉记者,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是学校历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每一届新生入校,将参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陈列室作为入校第一课。本学期,他两次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开展国旗下讲话。

“除了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我们最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欧阳才说。

老师也经常会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高中政治有一课是讲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把周光召院士事迹作为一个切口,结合参观镇校之宝,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再进一步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尹淼说,由她主讲的《“知校史·学党史”——致敬“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微视频党史课还列入了长沙市教育局百堂精品思政微课。

“周光召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宣传,这种奉献精神令我非常感动。我很想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在一线做研究工作,还可以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谢帆顺同学说。“今后我想做一名翻译家,和外交翻译家不一样,我想去翻译科研领域的文献,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贡献。”刘萱同学说。

正是受“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宁乡一中近年来涌现出了湖南圣湘生物创始人戴立忠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黄高博士以及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国大陆学生第一人何江等优秀校友,他们潜心科研、为国效力。同时,每年都有学生考入与航空航天相关的高等院校,毕业后在航空航天领域卓有成效。

“我会向周光召爷爷学习,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希望能助力中国航天员早日踏上月球。”蒋倜珍同学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给自己力量,活成一束光

“两弹一星”是不朽丰碑!周光召院士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献给宁乡,彰显了他回报家乡父老的赤子情怀。这是一束精神之光,点亮了学子们的梦想与未来。

探宝中,记者强烈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在宁乡一中师生身上传递、流淌,这些青春洋溢的“后浪”以学校能拥有这样的“无价之宝”而自豪,他们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岁月更迭,精神弥坚。“两弹一星”精神深深融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血液中,神舟飞天、蛟龙入海、探月工程、北斗覆盖全球等一大批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如愿实现。

人生就是给自己和他人以力量,活成一束光。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仅需要科技工作者,更需要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将中国这艘东方巨轮驶向梦想彼岸!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程放军 石祯专 潘晓晴

编辑:吕周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