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麓山下论道“大国经济”

来源:红网 作者:王奕鉴 李若彤  贺卫玲 编辑:贺纯 2020-11-14 21:07:25
时刻新闻
—分享—

3.jpg

第十三届大国经济发展论坛。

红网时刻长沙11月14日讯(通讯员 王奕鉴 李若彤 记者 贺卫玲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与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相互叠加,给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最大“黑天鹅事件”。11月14日,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大国经济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大国经济双循环格局与全球价值链重构”。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峣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学校商学院院长李军主持。欧阳峣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如何在大国经济框架下研究中国经济转型方式和全球价值链重构,讨论大国的国家能力与金融安全,这是经济学界的重要任务。他希望大家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共同探讨大国经济双循环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相关问题,为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教授认为,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但金融业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决定于两种能力——市场能力和国家能力,市场能力和国家能力是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既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也是中国国家能力强而稳健的体现。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基于CGSS数据,度量了我国县/区一级的机会不平等,并首次估算了其对我国及城镇、农村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他认为,机会不平等会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机会不平等越大,受损群体越多。

“国际经济中心正由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的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新铭研究员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千年变局与百年变局,提出了进而解析了三驾马车中的双循环格局,国际循环的阶段性与重要性,以及需求端和供给侧视角下国内大循环的双重压力。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认为,全球价值链重构正在加速进行,对中国贸易结构和产业分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被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在产业层面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端跃升,甚至打造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创造了机会。

“美、欧和日韩疫情在短期对我国总体经济和端制造业造成负面影响,且使我国制造业转向国内市场和欧美之外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军教授探讨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及新冠疫情对其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凌霄从微观的主权货币国际化视角考察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表现形式及其演变规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洪联英从跨境次区域合作视角,探究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一带一路”发展的内在机理、实现条件及其关键因素。广州大学李君华教授将索洛模型置于一般均衡框架下,发现储蓄率、金融市场有效性、折旧率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通过结构转型间接经济增长。

一天的时间,与会专家就“大国经济双循环格局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等问题进行交流,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商学院教师及研究生等参加会议。

来源:红网

作者:王奕鉴 李若彤  贺卫玲

编辑:贺纯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11/14/85849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