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法学院举办模拟立法大赛。
红网时刻10月22日讯(通讯员 王成奇 穆远征 连光阳 记者 贺卫玲)传统的法学学科模拟法庭赛事,由于贴上“原告被告”“控方辩方”标签,容易造成学生形成褊狭的立场和观点,怎样突破这种局限,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眼界和更宽的视野?近日,湘潭大学法学院别开生面,举办模拟立法大赛,引导学生完成从“用法”到“立法”的角色意识转换,促使他们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对相关问题作整体的思考,并获得更丰富的成长成才体验和经验。
学生学会站在立法者角度处理问题
本次比赛选题为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密切话题。赛事热度很高,吸引了来自全校各学院的近200名学生踊跃报名。经过首轮专家评审,评选出24篇进入最终复赛。
复赛阶段以现场答辩为主。参赛团队就参赛作品进行作品演示和口头答辩,并由专家组进行打分评比。经过两轮综合评估草案合理性及草案说明的质量水平、完成作品的工作方案、作品展示及答辩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评选出获奖作品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7篇以及优秀奖10篇。其中,两篇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不仅凝练了此次模拟立法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还针对性地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管理措施,得到了多名法学专家和实务专家的高度好评,两轮平均得分均超过90多分。
获奖背后,凝结了队员大量付出。为了确保立法文本具有可实施性,两支参赛队伍均开展了扎实可靠的立法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有关职能部门,对相关问题及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专家的方式,广泛征求了公众意见和专家建议。为了让立法文本更接近实践中的一些用语格式,他们还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和相关的立法例,既包括本市的立法例,也借鉴其他单位已有的相关规定。
广泛调研、多方综合、全盘考虑、仔细权衡,让他们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解决方案。方案立法依据可靠、具体措施可行,令人印象深刻。
整个活动走完全程,让一等奖获得者、法学院本科生刘安鑫切实感受到,这场竞赛和之前所参加的模拟法庭竞赛或者辩论赛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对他们的视界视野、思维模式、考虑问题的角度等都是全新的锻造。
“我们第一次站到了一个立法者的角度,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以更为整体的视角来思考一个文本要怎样进行设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是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立法能力的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刘安鑫说。
突破传统赛事人才培养短板
本次模拟立法大赛是全国高校范围内的首创。
“对于国家治理而言,除了法律或规则的适用,在各行各业首先面临的是制定法律或规则。立法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同样是法学院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法学院副院长欧爱民说,举办模拟立法大赛,正是瞄准传统赛事在人才培养中的短板,着力培养学生立足实践、多方考量、权衡利弊和精准施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与传统模拟法庭辩论相比,在模拟立法中选手们则更多的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兼容并包和求同存异。” 欧爱民表示。
参赛学子在文本撰写、现场答辩过程中,站在一个“立法者”的更高层面对社会事务的通盘考量权衡,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获得了湖南省人大法工委办公室主任谷本华、副主任谭鹏,湘潭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和莲等一众评委的欣赏。
“作为立法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模拟立法大赛,感觉十分新颖。这个活动的立意十分好,而且站位也高,充分响应了党中央提出的以良法推动善治的要求。在本次模拟立法大赛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老百姓不是那么熟悉的领域提交出了许多十分优秀的作品。”谷本华对本次活动赞许有加,希望这种活动能够持续,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为湖南省以及全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立法人才。
来源:红网
作者:王成奇 穆远征 连光阳 贺卫玲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