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时评:学习和成长有时是一件“神秘”的事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编辑:彭佩 2020-09-25 16:59:30
时刻新闻
—分享—

对于时间安排,更值得担心的是父母,父母要安排好自己的睡眠和休闲时间,不要全家绷紧着一根弦不放松。

父母能够有一方全职带娃,有时代的因素,至少说明经济发展,另一方的收入已经能够支持全家开销。作为70后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回忆,在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父母就没有这样的自由,“双职工”才能养家。

陈祉妍认为,总体而言,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待、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去促进孩子各方面的成长,这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过度,在不考虑自己身心健康和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从长远看就弊大于利了。

对于焦虑的父母,陈祉妍建议首先要反省自己焦虑的来源,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假警报”(false alarm)。“别人家孩子什么都会”其实是家长的一种选择性比较,因为对自己孩子有期待,所以总是拿别人优秀的一面来比较,以偏概全。家长觉得自己孩子落后了,那就只能用报更多的课外班来填补心中的焦虑。

如果报班不可避免,家长又该如何平衡孩子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呢?不然就像故事中两个孩子的妈妈晓莲,“过年时没扛住,崩溃了”。

陈祉妍觉得这是一个涉及价值观的问题,没有绝对答案,但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而忽略自己,背后可能有一些不健康的原因。比如,可能家长自身的发展处在一个瓶颈期,或者家长自己的人生中可追求的快乐和成就很少,也可能婚姻中缺乏幸福,等等。像故事中的文妈,对待自己的工作可以“划水”、可以随便辞职,那说明她自己的职业发展处在一个迷茫或者停滞阶段,她也并没有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家长不去面对自己的这些问题,而是把空虚和迷茫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在一条方向很明确的道路上前行的。成年人不能保证自己多努力一点就一定能升职,但孩子多做几道题还是很有希望多考几分的。”陈祉妍说,“督促别人总是比督促自己容易。孩子是父母向未来的投射,自己没实现的,鞭策孩子去实现。而当大人‘牺牲’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就很容易利用父母的身份优势,对孩子有过高期待。”

当你已经给孩子报了N个课外班,时间支出已经固定,就一定会有被牺牲掉的东西,比如家长的休息与工作时间。所以,要解决被孩子的学期所支配的生活,根源仍在于适度地学会放弃,根据学习效果实时调整孩子的“培养方案”。就拿那些年我们报过的课外班来说,多年后再回头细想,有多少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又有多少是为了缓解焦虑跟风报的?

有的要做减法,有的要做加法。在这两个家庭的故事中,尽管孩子和家长都已经忙到了接近极限,但陈祉妍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时间是不够的。

一是运动时间。“我们绝大部分的考核和运动的绑定并不紧密,但运动对孩子长远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比如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充足的户外运动。而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要有规律、适量的运动,才能保障情绪的健康,有利于情绪的调节。而且国外一些研究支持,孩子多运动对学业成绩也有促进作用”。

二是睡眠时间。关于睡眠,陈祉妍更担心的是家长,“孩子如果睡眠不足是不能正常生活学习的,他就会去睡觉;但大人要兼顾工作与家庭,常常会主动挤压睡眠时间,觉得自己能‘撑’下来。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会让人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对思维决策也有一定影响,长期积累,对身心伤害都很大。”

三是休闲娱乐时间。孩子和大人都需要游戏和娱乐,全家都绷紧着一根弦,没有放松的时候,会增加抑郁的风险。而对孩子来说,在成长过程中,所有时间都被要求去做安排好的事情,缺乏自由探索,长此以往,他们与自己真正的愿望与快乐隔离,长大后就算有机会去自由选择了,也很难有真正的激情和快乐。也许现阶段还没有异常,但到上了大学,就可能出现迷茫、消极、抑郁等症状。

陈祉妍说,父母焦虑的背后,也是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成长负有很大责任,但学习和成长有时候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我们无法预见孩子的未来,不可能为他设定最佳的生活道路,但要相信,只要他生活在一个正常发展的家庭、身处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他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