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教“复位” 面向人人 因材施练

来源:新华社 编辑:彭佩 2020-09-22 10:23:04
时刻新闻
—分享—

解读《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1日正式发布。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接受专访,对这份文件进行了解读。

恢复广义体育和广义青少年体育的应有地位

王登峰表示,要理解这份文件的核心内涵,就要弄清这份文件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份文件所指的融合,其实是广义体育与狭义体育的融合。

在他看来,青少年体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学校体育。狭义的青少年体育,则是为培养竞技运动员所做的、围绕一部分青少年的、带有专业或强化性质的训练和比赛,面向的是少数人。

王登峰认为,以前培养运动员是体育部门的事,而学校体育只剩下增强体质这个单一目标,没有形成学会、勤练、常赛的完整体系,课程标准和评估也不完善。广义体育、广义青少年体育与狭义体育、狭义青少年体育的分离,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过去30多年连续下滑的根本原因。同时,狭义的体育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后备人才大量萎缩,两边都遇到了问题。

“体教融合,就是要恢复广义的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应有的地位,学校体育要真正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四位一体’的目标,增强国民健康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竞技水平。”王登峰说,“这份新的文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广义的青少年体育蓬勃开展,让竞技体育形成良性循环,让两者融合起来。”

面向人人是核心

王登峰表示,体育包括青少年体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应该融入面向人人的体育中去,这是一个核心理念。学校体育的发展要转变观念,从过去仅仅注重增强体质,向学会、勤练、常赛转变,每一名学生都要学会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在《意见》中,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扩大校内、校际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等诸多内容和措施,都是围绕上述理念谋划和制定的。

王登峰认为,如果《意见》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国民教育体系将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通道。

“如果广大学生都学会踢足球,经常练足球,参与全员竞赛,一定会有高水平运动员脱颖而出,其他项目也是同样的道理。学校体育是培养竞技人才最广泛、最扎实的基础,专门为培养竞技运动员为目标的狭义体系就可以嫁接在这之上,而不必去另建一套体系。如果把原来针对少数人的资源,也投入到广义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赛事中,那么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完全可能的。”

搭建竞赛体系、因材施练

王登峰表示,要想实现狭义和广义的青少年体育的融合发展,在面向人人的基础上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一个核心任务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

“教育经常讲因材施教,体育也应该因材施教、因材施练和因材施赛。因材施教,是要在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场地、师资等条件中找到平衡点,选定要教会的运动项目;因材施练,是要建立运动处方,根据学生体质状况,确定课余训练时练什么项目、怎么练;因材施赛,需要一个完整的学校体育教、练、赛体系,这个从顶层设计来讲是最核心的。不管是教学体系、训练体系还是竞赛体系,都要实现教体融合,把教育的资源和体育的资源全面整合。”王登峰说。

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大、中、小、幼各个年龄段的竞赛活动要由教育和体育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将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这些都体现了资源整合的理念。

“为什么由教育部门牵头?因为这是面向人人的、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把U系列的比赛全部纳入这个体系里面来,同时把竞赛体系最高水平的比赛(指青运会、学运会)合并,这个体系就完整了。”王登峰说。

据王登峰介绍,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各个体育项目的人才也会有相应的上升通道。首先,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做法会从足球向篮球、网球等项目延伸,从而实现因材施练。其次,各个项目的传统特色校会建立起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通道,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和升学保障政策会逐步完善。第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将成为各体育项目优秀人才在校园体系内的最高集结地,再与职业队、国家队和省市专业队打通。

来源:新华社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