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协议保过,不过退款” 培训市场“对赌游戏”,赢的只有卖家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郭振纲 编辑:彭佩 2020-08-13 10:04:47
时刻新闻
—分享—

急功近利的培训模式,往往扭曲了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不利于人才的正规培养,且伤害着教育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也容易助长“只要花钱就可以走捷径”的不良风气,必须进行规范。

据今年第15期《半月谈》报道,今年,不少省份公务员招考增加了招录职数,公考报考一时火热。记者深入公考培训机构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抓住部分考生“想赢怕输”的心理,推出所谓的“协议保过”“不过退款”等保证协议。玩噱头、赌概率,欺诈营销……火爆的公考培训背后,暗坑不少。

“协议保过,不过退款”“如果考不上还能收回学习费用,相当于买份保险”——一些公考培训市场看似“稳赚不赔”的承诺,让不少考生趋之若鹜。其实,这不过是一场对赌游戏:培训机构玩的是噱头,赌的是概率,稳赚不赔;考生盼的是“保过”,赌的是心安,花钱求稳。辅导增能的培训,被活生生异化为“赌场”,如此培训无异于饮鸩止渴。

公考培训被异化为对赌游戏,与考试试题的可寻性和考生的急功近利以及培训机构的获利冲动,密切关联。一些培训机构从历年试题中摸索出某些“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圈钱手段,大肆宣传,千方百计诱使考生“入套”;一些考生为了求稳或者谋求“捷径”,抱着“有用没用都没啥损失”“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理,主动或者被动地被裹挟到对赌游戏中。而公务员招录“万人上独木桥”的现实场景,助推了对赌游戏的泛滥。

公考培训被异化为对赌游戏,让严肃的公考变成了一些培训机构获取暴利的通道,在所谓“协议保过”的加持下,在“你情我愿”的形式掩盖下,高价班堂而皇之地出场;它增加了考生的经济负担,在“报班比不报班强”的心理暗示下,一些考生被推上了对赌游戏的“战车”,支付了额外的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公平的公考秩序。

其实,公考培训市场的对赌协议,不过是教育培训市场长期存在的怪象的变种。此前,在高考培训及司考培训等资格考试培训中,都有过类似“协议保过”“不过退款”的游戏。有关部门也曾多次纠偏,但一直没有根绝。问题的根源在于,有关教育培训,我们尚缺乏统一法律,相关制度散见于行政部门的各种规定和通知中。而单项规定和通知的法律约束性差、惩罚性不强,出了问题多为罚款、整改。对于长期游走于“灰暗”空间的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些许的罚款与巨大的非法获利相比,构不成震慑。

进一步而言,公考培训市场中的对赌游戏,不仅仅是教育管理层面的问题,更事关社会和法律。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巨大,随着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加快,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是巨大的市场,越是诱人的“蛋糕”,越会有人浑水摸鱼。而急功近利的培训模式,往往扭曲了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不利于人才的正规培养,且伤害着教育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也容易助长“只要花钱就可以走捷径”的不良风气,必须进行规范。

整治教育培训市场的乱象,需要从经济、社会和法律层面综合施策、通力规范。制定统一的法律,规范教育培训的宗旨、方针和教育培训方式,出台严格的处罚措施,对扰乱教育培训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教育培训的功能、回归本源。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郭振纲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