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大学子三下乡:用脚步丈量土地 用行动展现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张海玥 周成 王成奇 贺卫玲 编辑:彭佩 2020-08-05 16:34:40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队成员赴韶山市银田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活动。

2.jpg

团队成员在村民家中交流调研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海玥 周成 王成奇 记者 贺卫玲 报道

一座古庙,承载悠久的文化历史;一座张公桥,诉说近代革命的变迁;韶山灌区,见证劳动人民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就是韶山银田留给人们的绝美印记。7月30日至8月5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队成员赴韶山市银田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活动,他们走出校园,近距离地感受红色文化的脉动,深入实地考察产业扶贫成效,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以自身的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感受红色文化

在银田镇实地开展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与镇政府工作人员就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内容及形式等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团队一行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追寻了银田镇的每一处红色足迹,古庙银田寺讲述着当年韶山地区农民革命的故事,古街码头上见证着“毛主席少年出关”的成长足迹,中国红色水利韶山银河灌渠承载着红色历史。在每个有关于红色文化的景点,都会有相应的简介牌。

“我们十分重视对本镇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在今后还打算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的融入。”银田镇政府副镇长陈荣希望调研大学生可以给他们多出主意、多给建议。

调研团队表示,回校后将进一步深入分析银田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区位、经济、产业特色等,尽可能地提出一些建议。

深入产业调研

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和相关人员的交流,了解到当地“一村一品”扶贫政策实施效果非常好。其中南华村“药王谷”农旅融合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努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栽种、管理等多个岗位助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特别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银田村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建立了扶贫产业基地,主要是种植灵芝、蘑菇和大米等,给当地的居民也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扶贫产业基地,比如宏发生态科技园,韶河生态葡萄园等。

近年来,韶山市银田镇大力发展产业增收的新路子,实现对全镇精准帮扶对象的全覆盖,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可增收”的良好格局。未来,镇上将进一步夯实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对于贫困户的帮扶政策,银田镇政府则是采用“一户一策”的方式,针对性的对每户人家展开“因地适宜”的扶贫工作。

搭建线上支教

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调研团队遇到了一些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由于父母不在家,而爷爷奶奶又不太懂课本上的知识,孩子们常常在学习上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监督。但是团队成员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对此,团队成员利用线上的方式,构建“云支教”平台,让大学生可以在线上与孩子们交流并进行学习的辅导。团队成员调研时帮助小孩子们申请了账号,教会他们如何去使用“云支教”平台。调研团队表示将会把这个项目一直推进下去。

此外,团队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了当地村民的参加,让大家共同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温暖和力量,一点一滴地为留守儿童的生活改善贡献力量,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十分有成就感。”调研团队成员蒋凌峰说。

开展理论宣讲

调研期间,团队进行了十九大精神的理论宣讲,向村民讲了很多的红色革命故事,宣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精神能够在基层传播。

在讲述过程中,村民们听的都很认真,还主动的向团队成员了解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

银田镇党委副书记颜宇霆表示,湘潭大学的这支团队是见过最有活力、最有效率也是最有执行力的团队,希望今后与学校有持续性的合作。

“三下乡是一种很好的课外实践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生活,近距离感受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调研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今后,我们会继续开展类似的生活化的实践育人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育人效果。”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建军说。

来源:红网

作者:张海玥 周成 王成奇 贺卫玲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8/05/78082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