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疫情之后先关注心理 “生命化教育”发起人长沙开讲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彭佩 2020-07-01 12:11:08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生命化教育”发起人、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带来专题讲座《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教育—如何帮助师生有效摆脱困顿和挫折感》。

2.jpg

3.jpg

讲座现场。

红网时刻长沙7月1日讯(记者 贺卫玲)“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要创设让孩子获得精神更为宽松自由成长的环境。如果学校老师家长一味地只看分数看成绩,那么考试有时候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6月30日,长沙市“开福教育大讲堂”第二期第七讲开讲,“生命化教育”发起人、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带来专题讲座《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教育—如何帮助师生有效摆脱困顿和挫折感》,开福区各中小学校长、书记、副校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聆听讲座。

张文质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而展开的教育实践。他重新定义儿童教育的目标,提出“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学业第四、合群第五”的新思路。面对家庭教育的缺失,他提出“没有陪伴,就没有爱。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

在当天的分享中,张文质提到疫情之后学生返校复学,全国范围内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他深感痛惜。张文质表示,从2月初就一直在呼吁疫情期间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并通过多种途径表达出对孩子复学后生命危机的高度关注。

对于孩子自杀的情况,在有一些省份下达的文件里面也有分析,要求重点排查4类家庭,主要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还有一类是亲子矛盾比较突出的家庭。那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学校,作为相关部门应该怎么样做呢?

张文质表示,作为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当然这个安全不只是说身体上的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全。学校更需要理解每个孩子成长中的特殊处境,包括家庭的、个人的处境,而这恰恰又构成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所以,有时候某些管理措施或评价方法,过于硬性,过分强调“一刀切”,都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虽然考试一直在进行,但是疫情之后的考试跟平时的考试大不相同。疫情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精神的安抚工作,让孩子回到学习正轨上来,让孩子回到比较正常的生活中,包括比较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来。让孩子摆脱新冠肺炎所带来的种种雾霾,种种的困顿,能够重新焕发出生命的热情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张文质看来,父母所有的努力,目的都体现在“生命第一”的理念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家长都应该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后,要不断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首先,在言语上,父母要大胆地说出来。像“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爸爸妈妈非常珍惜你;爸爸妈妈为你的成长感到很骄傲”等,这些话要时常挂在嘴边。其次,要从身体上表达出来,中国大部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肢体的接触。第三,随着孩子的成长,要多跟孩子展开生命讨论。比如,这段时间疫情形势这么严峻,全世界人民的生命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样危险的时刻,我们要怎么来理解生命?这些真的要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得多。

在整场讲座中,张文质多次强调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且邀请老师在台上同做俯卧撑、一决高下。他认为,健康孩子的标准是:皮肤黝黑,牙齿洁白,眼睛明亮,浑身有劲。“白白胖胖的孩子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白白胖胖的校长也不行,要动起来。”

“作为校长和老师,都应该秉承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关爱学生,今天的讲座很实在很实用。”开福区一位校长表示,为了让孩子们从本次疫情当中学会成长,把疫情和灾难当教材,开展生命化教育,学校多次召开以“分享”为主题的云端班会活动,与孩子们分享疫情当中的逆行者的感人事例,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教会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分享深受触动的网课照片,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自律,足够努力,才会足够优秀。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7/01/75861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