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误区

来源:红网 作者:江晓军 编辑:彭佩 2020-04-02 14:52:27
时刻新闻
—分享—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文明形态。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既有自发性,也有意志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这种简单线性的思维主导下生态文明观,容易陷入简单归因的谬误和经验主义的误区。

一是对自然力的盲目崇拜,误以为生态环境好就是生态文明了。只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把生态与文明二者关系简单视为因果关系甚至是对立关系。错误地认为生态决定文明,或者生态导致文明,甚至认为先有生态后有文明,过分夸大自然环境或生态保护作用力,忽视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力量。事实上,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的发展是进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的基础和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前者是物质文明,后者是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对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误以为工业文明必然导致生态危机。一味强调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学规律,而工业文明的特征是“反生态”的。“追求佛系人生”“回归田园生活”的种种妄想,对“回不到过去”的怀旧情绪的发酵升温以及开发就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宁愿不开发也不能破坏环境的错误认识等等,均是打着生态文明的幌子对现代工业文明、对发展成果的全盘否定,显然不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也是不可取的。

三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项目工程来抓,企求“立竿见影”。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行开发破坏之实,花巨资在河流和湿地上建起了“三面光”的人工堤坝,破坏了动植物与水的联系;一些地方违背自然规律,用“大跃进”方式建设生态城市,大搞大树进城,指望“今天栽树、马上乘凉”。

四是把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严格对立起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狭隘地理解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甚至认为“有了金山银山也买不来绿水青山”。一些地方打着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名义,“一刀切”地关停企业,甚至宁愿守着“贫困”的帽子,拒绝一切合理开发。

上述种种现象,均与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和思路南辕北辙。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对立起来;既不能走进“经济发展必然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必然影响经济发展”的误区,也不能忽视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懒政、庸政和不作为的挡箭牌。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发展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态文明自然也不例外,其本质上仍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良性状态。生态文明倡导的是“文明的一切进步”而非“野蛮的生长”,既不是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也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全盘否定,更不能以对立的和短视的眼光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是要以科学方式、包容的理念、辨证思维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把保护绿水青山和追求金山银山对立统一起来,“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其一,要清楚地看到绿水青山本身的价值所在,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也是经济优势。

其二,认识到绿水青山的价值变化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生态环境的价值是发展变化的。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穷乡僻壤不是生态文明,环境恶化更不是生态文明。要实现生态文明,首要还是发展,要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其三,要认识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做大“金山银山”,破坏“绿水青山”就是损耗“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塞罕坝、库布其治沙实践充分证明,有了“绿水青山”就可以换来“金山银山”,而“金山银山”也可以用来建设“绿水青山”。

正如学者总结,“生态文明要在弘扬工业文明先进生产力和开拓竞生活力的基础上扬弃其人与自然分离的发展观,将物质循环、信息反馈、能源低碳的生态文化和共生、再生、自生的生命活力重新植入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区域发展的统筹及代际关系的公平。”(作者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江晓军

来源:红网

作者:江晓军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4/02/69714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