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硕士毕业生回家乡扎根村小,见证孩子们737天的成长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编辑:韩阳 2020-01-15 09:48:36
时刻新闻
—分享—

《737天的成长》,记录农村小学点滴——前不久,长沙县果园小学90后教师李玲的一篇文章引爆朋友圈,也引发了许多教育人共鸣。3年前,她从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在高职院校任教的机会,回到了老家湖南。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她扎根农村教育,用最美的青春年华陪伴留守孩子成长。有人问她,“你一个硕士去村小教书,能实现人生价值吗?”她却说:“我的学生在成长,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快乐,这便是我的人生价值!”

A

当好村小一名老师,

远非上好一节课那么简单

三年过去了,当初去学校报到的经历,李玲依然历历在目。“学校硬件条件相对较差,全校的学生只有100多人,一个班级不到20人……”工作环境让李玲有些失望,不过,比起这些,让她感到更为不适的则是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硕士生在农村小学教书,大材小用了!”学生家长纷纷议论,在他们看来,普通的专科生都能教好农村小学。

除了被视为“另类”,李玲在教学上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学校地处偏远,学生人数少,老师引不进来,全校所有的学科老师加起来也只有十余人,为了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她既要担任多个学科的任课老师,还要兼任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工作。

然而,对于一名初入职场的“萌新”来说,要当好村小一名老师,远非上好一节课那么简单。刚去学校,李玲就接手了一年级新生,班上共18名孩子,他们中许多是留守儿童,有的还来自单亲家庭,由年迈的、文化水平并不高甚至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孩子缺失来自父母的关爱,如何弥补?怎样去和家长处理好家校之间的关系……”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舆论、教学管理、家校关系多重压力面前,李玲没有退却,一段时间的焦灼后,她渐渐沉下心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对得起班上每一个孩子。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教学上,李玲积极向优秀且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拜师;班级管理上,每个早自习、午自习,总会看到她穿梭在教室的身影;放学时,她总会抓住和家长交流的机会,与他们分享学生的在校情况和表现。渐渐地,家长们聚在一起不再说她的闲话。前段时间,有位学生家长碰到她,拉着她说:“李老师,还记得你刚来的时候,我们家长在外面闲谈,很多人都在怀疑,这么一个年轻的老师,不知道能不能带好这帮调皮的孩子。现在,我们再也没有一个家长这么说了。”

B

比起关注学生的学习,

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谈起班上的学生,李玲总有说不完的话,其中一个叫黄奇伟(化名)的孩子更是让她牵肠挂肚。

“这个孩子父母都在外务工,从小跟着爷爷长大,今年爷爷不幸离世了,他随后被轮流寄养在亲戚家。因为长期无人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学习成绩都非常差。”提及黄奇伟的不幸遭遇,李玲充满了同情,“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有人监督,就能进步。如果现在不及时拉他一把,以后就没得救了!”今年9月,休完产假的李玲得知情况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既然家里没人管,那就放在学校管”。每逢周一至周四放学后,她将黄奇伟“拴”在身边,义务给他辅导学习和作业。半年的坚持渐出成果,今年期末考试,黄奇伟进步很大,语文考出了84.5分。“他还有进步的空间。”李玲坚信。

与黄奇伟一样进步的学生还有很多。然而,比起关注学生的学习,李玲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老师,她深知父母长期缺席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唤醒他们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一次家长会上,她流着泪讲述,让前来参加的家长无不动容。

李玲有个哺乳期的小宝宝,为了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她将家安在了学校。一方面,家里的孩子需要她的陪伴和照顾,另一方面,班上还有很多孩子也需要她操心,当老师与母亲的角色发生冲突时,李玲将她天平的一端倾向了“别人家的孩子”。上班时,孩子饿了,就由家人抱到办公室哺乳;放学后,本应是最美的亲子时光,她却将爱给了更需要关爱的学生。从办公室到学校的宿舍,距离很近,她却不敢跑回家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孩子很黏我,我怕回去看了后,舍不得走。”虽然对孩子充满愧疚,李玲说,一切值得!

C

737天的陪伴与付出,

感受生命拔节的喜悦

737天的陪伴与付出,让李玲感受到了生命拔节的喜悦。

她在《737天的成长》中写道:“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他们从不认字到会写字,从刚开学的孤独无助到现在‘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从毫无秩序到懂文明懂礼仪。作为他们的语文、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我历经生命拔节的喜悦,见证着这些点点滴滴的成长与进步。我想,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最能够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在伴随孩子们经历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同样也体验到成长的艰辛与欢乐,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光荣的、教书是严肃的、讲台是神圣的。两年的教书生涯,我最大的感悟是: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这篇文章在长沙县教育局官方微信刊发后,引发了许多教师的共鸣。

“真正的教育无关你站在多高多大的平台,也无关你的教育对象是谁,而在于你是否心中有梦,是否用心在做教育。成长,原来如此简单,与地位无关,与成功无关,只要有梦,只要有追求梦想的行动,成长便有了落点、有了价值。”长沙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常正祥为李玲的故事点赞。

“ 这是一位非常有教育责任、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她传递的是情感和思索。情感是自己对教育的坚守,思索是自己的成功与成长如何界定。事实上,老师的成长是伴随学生成长的,老师的成功同样是自己来界定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那么平凡和周而复始。”一位老师在文末留言。

如今,“李玲还会在学校教几年”成为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你愿意继续扎根农村吗?”采访结束时,记者询问。“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很优秀的老师,他们本来可以去更好更高的平台发展,却选择留在农村,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成为我扎根农村的重要原因。”李玲说,让她感到欣喜的是,愿意来农村任教的年轻优秀教师越来越多,未来,他们将一路携手,为农村教育发展努力。(舒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编辑:韩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