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读巴陵:雅境学子溯源湖湘文化

来源:红网 编辑:王璐 2019-11-08 14:58:49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11月6日,长沙市雅境中学近600名师生奔赴岳阳,溯源湖湘文化。

2.jpg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同学们吟诵着研学手册上的《岳阳楼记》

红网时刻11月8日讯 “博学多才,朝气蓬勃,作为雅境学子,你们应当在广阔的天地中求取新知;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作为潇湘子弟,你们更应该在悠久的湖湘文化中追本溯源。”11月6日早晨,长沙市雅境中学近600名师生齐聚一堂,举行了研学旅行开营仪式。仪式上,刘书记就研学安全、研学任务等方面发表讲话,对即将奔赴岳阳开展研学旅行的学子寄予深切厚望。

岳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楚越文化的交汇点,湖湘文化的摇篮。以岳阳楼为切入点,以古代诗词为契机,探究屹立在洞庭湖畔历经千百年风霜的岳阳楼背后的故事,溯源湖湘文化,这是雅境中学策划本次研学活动的初衷。建立小组、查询资料、预习课题,充分准备下,一场为期两日的《观巴陵胜状·颂洞庭长歌》人文历史研学之旅正式启程。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吟诵着研学手册上的《岳阳楼记》,再眺望眼前的洞庭湖,一位男同学不禁发问:“眼前的洞庭湖虽然浩渺,但是说吞长江也太夸张了吧”。疑问一出,眼前的实景与课本上描绘的“落差”瞬间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讨论:“范仲淹都没有到过岳阳楼,他就是根据朋友的一幅画的想象写下的文章,所以文学夸张的成分比较大……”,岳阳楼上,一堂语文、地理、历史的综合大课堂正火热进行着。讨论之余,研学导师看见刚刚提出疑问的男同学正拿着研学手册认真记笔记:第一,范仲淹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第二,进入冬季,湖水也迎来了枯水期,水面降低;第三,近年的围湖造田工程,导致洞庭湖面积日益缩小。

自动自发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能力,走下岳阳楼,同学们便卷起袖子,开始研究起榫卯的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如何使古楼屹立千年?登上君山岛,主动承担起守护者的责任——环保倡议,保护洞庭与自然。走进岳阳博物馆,追溯岳阳龙舟文明的历史变迁。白天的沉浸式体验,晚上的思维交锋、相互讨论,从眼前之景到其隐藏的故事、沉淀的文化,雅境学子正溯流而上。

雅境中学致力于培养既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又能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学子,始终重视教育的实践性与体验性。此次走读巴陵,同学们以研学旅行的方式,知行合一,去感知深厚的岳阳楼文化,溯源湖湘文化。当雅境学子亲临其境,了解了古楼古建筑蕴含的文化底蕴,在实践、讨论中重温旧学、获得新知,一曲“经天纬地才能,由学问成就”的华美乐章正精彩上演。

来源:红网

编辑:王璐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9/11/08/61922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