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问”得好,数学教学少烦恼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 2019-08-14 10:59:48
时刻新闻
—分享—

数学太抽象,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数学课难上,是很多数学教师的共同苦恼。

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巧妙的提问,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问在“趣味”处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烈,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依据学生的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新课伊始,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狗的车轮是长方形的,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马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它们同时从起点出发。你觉得谁会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把抽象的数学与充满童话故事色彩的情境联系起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展开联想,从而积极地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问在“难点”处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了解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并在难点处发问,使问题更具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扫清思维“死角”,打破思维“盲点”。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可以这样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来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③怎样求梯形的面积?④用一个梯形能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思考容量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相关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问在“困惑”处

学生面对新的知识,往往会寻找原有经验试图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困惑,这就是认知的困惑点。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认知的困惑点,并在学生认知的“困惑”处进行设问。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分类的标准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这样分类?”有了这些核心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领悟、交流,发现三角形具有“共有的特征”。这样,就能够清楚地解释学生困惑的一些问题,比如,三角形为何按角进行分类,为什么“一直二锐”与“一钝二锐”不能归为一类。学生从而明白,因为它们“共有的特征”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以“有没有直角”为分类标准是不正确的。提问问在“困惑”处,引导学生弄清分类的标准,就能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问在“易混”处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也能增强学生甄别的能力。如教学“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几个概念,不易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时,需要教师在这些知识易混淆处精心设计问题,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呈现出来。比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之后,教师可以问:“给自然数分类,可以分几类,分类标准是什么?”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许多不同的答案。有些学生说,根据这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将自然数分为奇数与偶数;还有的学生说根据这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将自然数分为1、质数、合数;也有学生出现将自然数分为1、奇数、偶数这类型的错误。对于还弄不清楚相关概念的学生,在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时加深了他们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区分。所以,针对易混易错的问题,适时进行提问或追问,往往能够达到“问在妙处也生花”的境界,从而使学生加深或者更加明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问在“拓展”处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调动学生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对知识进行合理延伸,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能够在更高层次领悟数学知识架设起阶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知识进行适度的扩展设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一根长3.14米的绳子围成最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三种图形中哪一种图形面积更大?”课堂接近尾声,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出了一题:“高都是5米,底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而面积都是4平方米的三个物体,它们的侧面积一样吗?为什么?哪个最大?”教师给出提示,我们不妨先想想侧面积怎样求?三个物体的底面周长相同吗?这样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自己去比较、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陈华忠)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王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