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中小学生们放下书包,开始了自己愉快的假期。而与此同时,江苏盐城市射阳县解放路小学四年级的家长们也暗暗松了口气,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孩子班级的数学老师吴某用尽各种方式,要求学生家长购买其“重点推荐宣传”的某品牌旗下的各类保健品、食品、洗化用品等。对此,家长们叫苦不迭。7月3日,射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接到市教育局转办的家长投诉,责成解放路小学对事件进行调查。
回顾媒体报道,教师向学生、家长推销产品的案例不算孤例,其宣传套路更是五花八门,弄得不少家长掏了腰包还得赔出笑脸,深恐得罪了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于是乎,网上便出现了“老师总向家长推销商品怎么办”“小学向家长推销商品,家长该如何应对”之类的“葵花宝典”,为左右为难的家长们指点迷津。
对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而言,套用一句流行用语表达,老师那可是自带流量的“大V”,他们在讲台上口吐莲花,说某某产品如何了得,或在微信群里“引领消费”,为人父母者,谁敢斗胆不给面子?万一,惹得某老师心存不快,冷落自家孩子甚至给点“小鞋”穿,岂不因小失大?
从报道来看,吴某算得上一位推销直销产品的“精英”。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经常说,吴老师讲了这个月出了某某新品,吃了对考试好,对智力好,某款产品吃了不感冒,云云。而这些产品往往价格不菲,一瓶饮料都要三四百元。另据家长统计,该班可能有近30名学生在吴某处购买了产品。每个家庭付出的金额少则数百,多则几千。然而,当学校在涉事班级随机抽取8名学生进行调查时,学生们却异口同声地说吴老师并未向他们及其家长推销过直销产品。敢怒而不敢言到了这种田地,足见教数学的吴某人脑瓜子“灵光”到了何等程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直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立德树人应为起码遵循。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手握管理、服务学生与家长的公共权力。如何公平公正地行使这一权力,与人们常说的师德师风密切相关。现实中的吴老师们利用与学生、家长的“从属”关系,或明或暗地推销某些产品,从中牟取经济利益,明显有违职业道德,也突破了从业底线,更难避以权谋私之嫌。
两年前,曾有网友在某顶级网站留言:现在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很高,都想得到优质的教育,但一些老师做微商的行为与教书育人的要求相去甚远。希望教育部门出硬招、实招,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
但让人纠结的是,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一现象的整治,几乎长期缺乏法治化的制度安排,有的止于印发几纸红头文件,根本不足以让那些利用职务之便,巧妙盘剥学生及其家长的教师“金盆洗手”。
教书育人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教师向学生、家长推销产品不仅有辱斯文,关键在于有可能将本当纯洁的师生之谊,异化为庸俗的金钱关系,进而危及教育尊严,而由此造成的后患则难以想象。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分析,都应该将其划为不可逾越的一大“禁区”。(肖竹)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