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 | 语文教学不能只重工具性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闻扬 编辑:彭佩 2019-03-01 14:15:33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网友发现,最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删除了经典文言文《陈涉世家》,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大家倒背如流的名句——“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人教社回应称,为避免重复,确已从语文教材中删除,但历史教材中仍有保留。

  事实上,如果仅仅把语文教学看作识文断字的工具性教育,那么换掉《陈涉世家》没有很大问题。但语文教学的意义早已不限于此,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无论是古文《陈涉世家》,还是现代文《狼牙山五壮士》,都不仅仅是写作认字的范文,还包含着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着为人处世的厚重哲理,有的文章甚至潜移默化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就拿《陈涉世家》来说,当人们读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最吸引人的不是“鸿鹄”二字的发音,而是蕴含其中的雄心壮志,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更是展现了斗争精神。将此文纳入教科书,就是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奋斗精神、革命精神。

  人教社所顾虑的重复交叉问题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教学注重解读历史事件,而不会探究古文的写作方法,更不会细细地说文解字。尽管语文、历史两门学科都讲了陈胜、吴广起义,但着重点不同,不应看作是重复的。就好比同样面对一个西瓜,美食家会研究其味道,植物学家深挖其基因,何来重复交叉?

  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全面而有机地对待每一门学科,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工具,更不能用“语文的归语文,历史的归历史”这种方式强行割裂其深度意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大情怀和丰富人文内涵的优秀人才。(王闻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闻扬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