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孩子说话≠会说孩子的话 孩子不喜欢“五会家长”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梁建伟 编辑:苏小莉 2018-11-14 16:16:35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和孩子说话≠会说孩子的话 孩子不喜欢“五会家长”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形象地反映了亲子交流的样子——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斗智斗勇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家常便饭。老师们经常听到家长一脸无奈地说:“我已经和他说过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家长们苦恼,其实孩子也苦恼。日前,杭州九莲小学校长蒋晓通过调研发现,家长自认为苦口婆心的话,孩子未必真的听懂了,“和孩子说话≠会说孩子的话”。她告诉记者,有五类家长最被孩子嫌弃,“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如果自己是其中一类家长,得改一改,真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学会说孩子的话”。

  面对“五会”家长

  孩子也苦恼

  在九莲小学有一个常规举措,每学期期中、期末,学校就会下发《爸爸妈妈成绩单》,其中有一栏是“你最想对爸妈说的话”。

  蒋晓说,从孩子们交上来的情况看,他们的烦恼并不比家长少,多数反映的是和爸爸妈妈沟通的问题,归纳了一下,孩子们最苦恼的就是自己有一个“五会”家长,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同一件事试试不同方法

  效果真的不一样

  同样处理一件事,如果说话的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会大不同。蒋晓说,家长每天都在跟孩子交流,但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你所说的话能在孩子心里荡起多大的涟漪?她举了两个例子,得到了不同的处理效果。

  ●让他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孩子:爸爸,我的衣服丢在学校里了,找不到了。

  爸爸一边在班级群里问,一边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东西要珍惜,一次不注意可以原谅,再不注意就要惩罚了!

  孩子点点头:哦,下次注意。

  “这是我们家长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孩子以后还会丢东西吗?估计还会,因为孩子只是迫于家长要惩罚的威胁,觉得自己错了,可一转身就会忘记。因为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不是发自内心要去改正它,而是来自于外力的强加,功效只在一时。”

  蒋晓请这位家长换了一个沟通方式:“你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蓝蓝的……(你自己描述,讲得越美越好)!它是××的好朋友,陪他一起上学,还给他在冷冷的日子里带去温暖。今天,粗心的××不知把它丢在哪里了。放学了,小朋友们一个一个回家了,××也回家了,可衣服回不了家了,它一个人在漆黑的学校里哭!问问孩子,你心里怎么想的?该怎么办呢?和孩子讨论找回来的方法,爸爸已经替你在群里问了,好心的××帮忙找到了放在讲台上了,明天记得谢谢他,也记得把衣服带回来。”

  家长一试,反馈回来的信息:讲了故事,他都感动得快流泪了。蒋晓解释道,这样说的好处是培养孩子遇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习惯,培养孩子善良、同情、责任心和感恩心。

  ●培养他独立做作业。

  一天,妈妈试着离开正在做作业的孩子,孩子认真地把作业都做完了,妈妈进去后,孩子说:“妈妈,我做好了。”

  妈妈心里开心,但只是很淡然地“嗯”了一声。孩子心里是多么渴望得到你的肯定,可你这样的反应,孩子心里会想:陪不陪我做一个样,以后还是你陪着我做吧。

  换种方式,开心就要表达出来——

  孩子做完,告诉妈妈做完了。妈妈睁大眼睛,表现得很惊喜:“哇,今天妈妈不在旁边,你竟然都做完了。真是太了不起(竖一下大拇指),来,乖宝贝,妈妈抱一个,如果明天还能这样,妈妈会更开心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父母用行动强化了孩子正确的做法,无形中告诉孩子“你可以的”,让他有一种成功感,给他提出一点小要求,明天还可以这样,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只会催。

  “快点起床!”“快点吃早饭!”“快点做作业!”“快点看书!”……似乎“快点”就是爸妈的口头禅。

  结果:越催孩子越烦,越烦就越不高兴做。

  ●只会擦。

  “爸妈坐我旁边看我写作业,没写几个字,他(她)就直接拿着橡皮过来擦,就知道擦、擦、擦!我已经很努力在写了,你能不擦吗?”

  结果:越擦越不高兴写作业,严重的就开始逃避作业。

  ●只会烦。

  “爸妈是唐僧,我犯错了,他讲了,我知道了,可他们还是不停地讲呀讲呀。听到后来,我都不知道他们讲了什么!”

  结果:一个唾沫横飞,一个云里雾里,反反复复这几句话,孩子都能背出来了。以后再犯,家长还没说,孩子就能背出来。

  ●只会吼。

  “妈妈是只河东狮,一看到我犯错误,就要吼我,样子真难看。”

  结果:孩子被吼愣了,至于吼了什么,一概屏蔽了。

  ●只会打。

  “我犯错了,爸爸不好好和我说,就知道打我,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结果:时间一长,孩子对爸妈的脾气一清二楚,犯错了,顶多也就挨几下打,还能把他怎么着。

[NextPage]

  原标题:和孩子说话≠会说孩子的话 孩子不喜欢“五会家长”

  三招,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

  蒋晓说,和孩子交流是有技巧的,敲门其实很简单,掌握三点就可以了。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

  如果孩子犯错,先别急着火上来,你先要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做。把了解到的情况和他说一遍,说不定有出入呢?然后问一下他当时怎么想的?通过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记住:请你一定要理性分析。即使孩子吃了亏,也能变成你教育的契机,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你要引导孩子往正面的方向思考。

  如果孩子某些事情做得不够好,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你也要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生理还是心理。比如,孩子跳绳跳不好,有的孩子先天感统失调,没办法平衡,那应该就医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而不是一味地着急埋怨。有的孩子怕吃苦受累,不肯跳,是心理上的畏难情绪,那要沟通交流和体验。

  第二:学会换位思考。

  在说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说出去的话孩子会怎么想?能不能打动孩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话能打动孩子再和他交流,不打无准备之仗。有的话,连你自己都不能接受,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呢?能说到孩子的心坎里去,那是最有效的,这在心理学中叫作“共情”。

  孩子有他自己的语言体系,感性、充满幻想、喜欢动手实践……比较喜欢的方式是讲故事、比一比、做一做等方式,家长们可以多用用。

  第三:学会说“我们”。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一个人最基础的需要是安全感,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的靠山,和孩子说话时,请说“我们”。这给孩子的感觉你是和他站在同一阵营的,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大家一起承担和解决。你们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孩子有安全感,才会更有信心去面对各种困难。要是老说“你怎么样”,“你怎么样”,渐渐地,他在心理上会和你疏离,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变得自暴自弃。当然,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了,这会让孩子更难以接受!

  当孩子成功的时候,请你说:“我们的××竟然把××事情完成了,爸爸妈妈真开心!”表扬的时候请一定要说具体的事,不能笼统地说“好、棒”。

  当孩子畏惧困难的时候,请你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再试试。”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请你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解决完了之后,问一下他的感受,强化一下他的记忆,以至于下次不犯错或者一点一点改正坏习惯。

  蒋晓说,学会和孩子交流,改变你的说话真的很重要。“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请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说话,不做孩子们眼中的‘五会’父母!”(记者 梁建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梁建伟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