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17日讯(通讯员 张莎莎 记者 周丹)“莽山石头村落”“塘坊村树叶变变变”“瑶图腾”“穿瑶族衣服的竹筒娃娃”……莽山深处,原本因放暑假而静寂的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民族学校塘坊村小学最近热闹非凡。7月15日,在这所只有57名在校生的偏远山区小学,仅有的3间教室里满满当当坐了130名学生。他们都是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三下乡志愿者开设的“牧云·蒲公英行动”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吸引而来。
从2016年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依托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湖南省民族民间艺术普及与传承基地项目与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蒲公英行动”项目,每年暑假精选“三下乡”师生志愿者,深入边远农村和民族地区乡村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暨种子教师工作坊,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民间美术进课堂。
今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生志愿者来到莽山民族学校塘坊村小学,该校已于2017年获批湖南省民族教育发展偏远教学点办学提升工程项目校,从7月12日至21日,将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暨“牧云·蒲公英行动”第三届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郴州分营,为孩子们提供美术为主、音乐为辅的艺术课程。
塘坊村小学校长赵王贵介绍,该校目前设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共有学生57人,教师3人,其中1名正式教师就是退休返聘的自己,美术课通常只能教简笔画。一听有大学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免费来村里给大家上美育课,7月12日开营报到的学生就有107个,并且每天都在增加,现已经达到130人,还有偏远地区的村民每天骑摩托车花近两小时往返,也要坚持送孩子来上课。夏令营原定招收50人的计划大大扩容。
“蒲公英行动”倡导“节俭式创新”,用更少的资源做到更好,即使学生人数剧增,这也难不倒志愿者们,校园周围随处可见的石头、树叶、花草,都是美术创作的好材料。孩子们也在这种新型美育课中表现出极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根据竹筒、石头、树叶的形状进行联想,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穿瑶族服饰的小人、石头画、树叶拼贴画,并编出情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最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让长期被忽视的本土文化进入艺术教育,儿童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激发。
来源:红网
作者:张莎莎 周丹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