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组团”学习如何形神兼具?长沙百余老师“把脉问诊”

来源:红网 作者:熊斯莉 邱子吟 编辑:苏小莉 2018-05-25 15:51:47
时刻新闻
—分享—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5月24日讯(通讯员 熊斯莉 邱子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探究,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学生参与程度高了,互动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内”“外”兼修?5月23日,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2018年德育(团队)教师队伍培训活动在长郡雨花外国语左家塘学校举行,全区中小学教师百余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习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推进课改时,将小组合作学习视为教学流程的必备环节。

  目前,有的学校分层分班,有的中学阶段尝试走班教学。针对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深度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从课改整体出发如何看小组合作学习?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培训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长郡雨花外国语左家塘学校校长曹谦介绍:一方面学校积极探索。从班主任角度出发,寻找有效而又轻松的管理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赏识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合理创建。首先要了解学生,形成4-5人的小组规模,制定评价规则。以评价规则为例,如何对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谁?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点评小组代表,这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实际上应该评价其背后的小组合作质量与成效。倡导教师这么评价:“通过这位小组代表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成效。”教师的评价语言切忌抽象的表扬或批评,越具体、明晰,越有针对性越好。谁来评价?不只是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和学生之间互评,还可以让小组与个体学生自评,如此一来,就具体实现了“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然后要进行有效的推进。班级常规的纳入,班级考核纳入,班级事务纳入,家校合作的纳入。最后要巧妙利用。将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将课堂表现纳入,将学科活动纳入,讲课后交流纳入。

  此次活动开展,使学校德育工作更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师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鼓励大家要勇敢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并构建有效课堂,让老师可以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学习发展中所需要的关注,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来源:红网

作者:熊斯莉 邱子吟

编辑:苏小莉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8/05/25/40328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