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湖南省地质中学与怀化市麻阳民族中学开展 “同课异构“活动。
示范课现场。
红网时刻12月22日讯(通讯员 林洁馨 记者 胡晓春)老师“隔空”点名,师生们通过视频互动交流,两校同学们异地朗读,湖南省地质中学与怀化市麻阳民族中学的在线课堂 “同课异构”活动,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发达与教育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进一步推进长沙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12月21日,湖南省地质中学精心策划,利用暑假期间为怀化市麻阳民族中学修建的现代化在线课堂,开展两校“同课异构”活动。
“同课异构”,指的是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不同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由于老师不同,学生不同,上课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不同,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进行教学的课堂。
上午8时,活动正式开始,地质中学副校长唐海萍主持活动,双方学生和老师通过电视互相挥手问好。首先,地质中学化学老师陈建辉进行示范课,整堂课紧扣高考大纲,联系实际,课堂节奏紧凑,为双方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地下水中铁锰去除”课。接下来的地理课,是麻阳民中老师谭琪和地质中学老师刘安建就高二年级同一课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别于两地连线授课,两位老师的课堂中结合当地实情,生动而充盈,让双方师生通过电视屏幕领略了别样精彩。
下午,初一年级的两位语文老师也于两地分别授课,同样的《诫子书》,不同的授课方式,让两堂课大放异彩,老师“隔空”点名,师生们的通过视频互动交流,两校同学们的异地朗读,也让在场各位充分感受到了科技的发达。教师从对教材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都体现出教师各自特有的教学风格。
此次教研经历,使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林洁馨 胡晓春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