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名校情结——该如何解开内心的“结”

来源:红网 作者:彭联联 编辑:彭佩 2017-06-28 15:27:5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几天来明达咨询复读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其中不乏高分同学。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田光成。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长沙市明达中学校长曹建新。

  红网长沙6月28日讯(通讯员 彭联联)一心想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的黄旭杰,2016年毅然从内地某知名高校退学,来到长沙市明达中学高复部,通过一年的奋斗,今年高考获得了669分的好成绩。“我肯定首选香港中文大学。当年高考其实我的成绩也有600多分,但是因为当时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生人数很少,我很不情愿地进了内地某高校,但我心里的结一直解不开,导致大学学习没有动力。”电话中,黄旭杰显得阴霾一扫而光。

  在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像黄旭杰这样具有名校情结的同学不在少数。在明达中学高复部,有部分是2016年超过一本录取线的来该校读“高四”的,也有已经到大学入读一段时间又退学到这里复读的。

  今年,有的省市启动了取消本科批次改革的尝试,目的之一是要尽可能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可是,面对内心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莘莘学子们该如何面对?如何才能解开我们内心的“结”?为此,本网邀请几位知名专家进行了解析。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因名校情结而复读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上大学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等教育本身把高校分成三六九等。高校的等级化管理为社会划分高校优劣提供了坐标。不同等级不仅占有的资源不一样,考研究生、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高考按批次录取,虽然在一定时期维持了高考的录取秩序,但也带来了副作用。一是高校在录取中并不公平,后一批次录取的院校,只能等前一批次录取结束后才能录取,这直接导致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贴上身份标签,带来严重的学历歧视问题;二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因一本、二本、三本这样的批次划分,越来越浓烈,很多地方的中学都在比拼一本率,更有甚者,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考上名校,才算“考上大学”,才有前途。

  从目前的改革节奏看,取消本科批次已成趋势,这给原来安排在第二批次之后录取的院校带来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如果学校办学质量高、有特色,完全可能在一本二本融合后,超过原来的一本院校。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原来的一本、二本概念也在消除,转而更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特色。

  田光成(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名校情结”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我们普通人都具有的心态和思维。就像买东西,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我们都追求品牌、档次,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品牌代表了品质。名校在学习环境、师资配备、科研水平和学生发展前景的作用等方面都更优越一些。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教育资源的要求更高,不满足普通学校。

  名校情结的形成,有政策、市场和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政府对不同高校在政策上的倾斜,导致高校发展严重不均衡,强者逾强,强者通吃,这当然不是好的现象。作为考生,应该理性择校,“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为名校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可能反而害了自己。在国外,学生选择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

  当然,在我国,“名校情结”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消除,高校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弥补的,也不是高考改革可以解决的,更主要有待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

  曹建新(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长沙市明达中学校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并不认可唯学历论,事实上,也并非只有上名校才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非但如此,我校主张为每一位同学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我们经常教育同学们要“认识自我”。

  但是,“名校情结”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所民办中学的管理者,对此采取鸵鸟政策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况且,从教育规律上讲,对于具有名校情结的成绩优异者,在教学管理上与大多数一般同学也应该有所侧重和区别。

  我校高复部设立专门的“冲刺班”,就是为具有名校情节的同学量身打造,把基本功相对扎实的同学集中在一起,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协调的学习氛围。为他们配备最好的教师团队,在教学方式上偏重“研究性”“交流性”。事实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很有成效,比如我校高复部269班的同学,去年高考最低分540分,高分是630分,另有3人从高校退学来校复读。今年这个班同学的考分基本上都超过600分,有一位同学从去年560分增加到今年645分,全班650分以上的有5人,其中最高分671,预估可以考入清华。

来源:红网

作者:彭联联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2017/06/28/40448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